不可否认历史上千古一帝的名号那绝对非秦始皇莫属。秦始皇作为古代伟大的帝王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除了许多的丰功伟绩,他制定的很多制度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甚至对现在也有影响。在秦始皇统治过程当中,肯定免不了杀伐决断,一部分人因此失去了家园、财产甚至生命,所以针对秦始皇的刺杀在秦始皇一生当中就没有停止过,最为著名的就要数荆轲刺秦王了。其实还有一场针对秦始皇的刺杀也很有名,那就是博浪沙遇刺。
博浪沙遇刺在众多刺秦里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刺客是后来“汉初三杰”里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张良。张良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张开地是韩国三朝宰相,父亲张平也是韩国两朝的宰相。到了张良时,还没来得及为韩国奉献光和热,韩国就被秦国给灭了。从此张良怀着国仇家恨找机会为韩国报仇。
在张良漫长的寻找报仇机会的过程中,秦始皇自己主动给所有想找他报仇的人提供了机会。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为了向天下展示自己的威仪和功绩,便开始了经常性的东巡。你别说这秦始皇东巡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的,最起码有两个人看到东巡的仪仗队就此立下了志向,一个是项羽有“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的誓言,一个是刘邦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的豪言壮语。
然而这东巡威风是威风,安保工作的困难程度绝对可以想象。何况东巡路线和所经郡县都是提前通知做好准备的。这样对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可谓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秦始皇如果一直待在咸阳宫,这些人还真的没办法,现在出行在外,这些人的机会就多了。
张良此时很兴奋,等待这么长时间现在终于有机会为国为家报仇了。于是张良开始着手谋划自己的刺秦计划。
张良先是去东方拜见了当地的名士仓海君,请求他传授刺杀秦始皇的技艺。后来又找到了一个大力士,这个大力士能扛起百斤以上的东西,力大无穷,非常彪悍。张良为这个大力士量身打造了一把重达120斤的大铁锤。这把大铁锤常人拿不动,但在这个大力士手上简直如同玩具一样。
在准备好这些之后,张良开始踩点,寻找最佳行刺地点。张良得知秦始皇的东巡队伍将会经过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东部),于是他来到了古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这里是秦始皇到阳武县的必经之路。而且古博浪沙地理位置优越,北临黄河,南临官渡河,到处沙丘连绵起伏,一望无际。沙丘上荆棘丛生,在其低洼处又有沼泽地、水洼连成一片。
这样的地理位置,不但说明此地人烟稀少,而且道路行走困难,更重要的是如果行刺失败,则可以向北逃过黄河,向南逃过官渡河,从而轻而易举的躲过秦军的搜捕。因此张良决定将行刺地点定在此处。
公元前218年的一天,秦始皇的东巡队伍到达了古博浪沙一带,张良和大力士事先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等待秦始皇队伍的来临。等到一列列车队从张良面前走过,张良在紧张地寻找着秦始皇的马车。按照秦时君臣车辇的规定,天子六驾,即秦始皇所乘车辇由六匹马拉车。其他大臣的车辇只能用四匹马来拉车。张良所要寻找的目标就是六匹马的马车。
谁知张良寻找了半天,队伍里根本就没有六匹马的马车,全是四匹马的马车。张良一时很难准确判断,时间紧迫,机不可失,张良最后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在队伍里挑了一辆最豪华最华丽的马车,将自己所有的运气都赌在了这辆马车上。
张良选定之后,他和大力士就等待马车靠近,当那辆马车到跟前时,大力士将手中的大铁锤费力一扔,大铁锤被扔到了几十米开外,如同炸雷一般砸中了那辆马车,马车立刻被砸得粉碎。张良一看以这样的重击,这马车里的人绝对是必死无疑,所以一下子觉得大仇得报,复仇的快感充满了全身。
随着东巡队伍的骚动,许多士兵被派出去搜捕埋伏在附近的刺客,张良忙趁乱钻进了芦苇丛中,逃了出去。此时的张良虽然是逃亡,但是心里却是无比的高兴,他认为他已经为国为家报了仇,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已经顺利完成了。
结果张良万万也没想到,就在不久后,他又听到了秦始皇东巡的消息。原来那天秦始皇就没死,或者说死的根本就不是秦始皇。秦始皇因为多次遇刺,这出行的安保工作也是有经验了,为了防止刺客刺杀,秦始皇所有出行车驾全是四匹马拉的,而且他还经常换乘。因此张良运气不好选择错了马车,错过了一次绝佳刺杀的机会。
张良的博浪沙行刺和荆轲刺秦一样都是以失败告终。荆轲刺秦的故事名流千古,博浪沙也因为张良和秦始皇这两位男主角而一举成名。这两次应该是许多刺秦事件中最有名的两件吧。
为什么要刺杀秦始皇呢?要么因为灭国之恨,要么因为毁家之仇,要么因为秦始皇的暴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秦始皇还在时,即使很多人对秦法的严峻都不寒而栗,但是因为秦始皇令人畏惧的威严,他们都不敢公然起来反抗,像张良这样的人在当时也只能进行行刺,从来没想过自己拉起一支队伍去揭竿起义。
秦始皇对社会,对历史的贡献也是后来人站在历史前进的角度予以肯定的认可,在当时恐怕只有秦国人是支持秦始皇的,其他以前的六国人应该是都心有不甘,认为秦实行的是惨无人道的暴政。不过当时秦始皇的几个大型工程确实让老百姓吃不消,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在秦灭六国的战争结束后,老百姓就没有得到恢复就再次投入到各种工程中去。这只能说当时社会的生产力跟不上秦始皇建设国家伟大蓝图的步伐,从而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