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一地鸡毛的HD分公司,我们一行来到了JZ项目的现场。项目经理小J,与两年前在另一个项目担任项目经理时相比,成熟、舒展、自信了很多。回想起第一次见他,还是在内蒙的一个项目上,小J当时只是项目的土建专工,不怎么喜欢说话,问一句答一句。但是他倔强的眼神,和对专业的精益求精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年下来,小伙子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不仅在项目建设组织上游刃有余井井有条,在酒桌上也变得谈笑风生侃侃而谈。现在他不仅担任JZ项目的项目经理,更是相邻几个省的区域项目总监,挑起了分公司工程建设的半壁江山。
当公司的战略布局逐步从西北和华北平原地区,转向华东和华南的山地后。项目现场上不仅面临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的改变,也面临更为复杂和严峻的人文环境。华东和华南山地多雨的气候条件,导致有效的施工天数减少。而复杂的地质地形条件,也使施工、运输的难度加大。加上华东和华南地区的人口密度相对西北和华北的开阔地区,稠密了很多,而林地和农田的广泛分布,也和北部尤其是西北和内蒙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带来的征占地工作量加大,随之产生的民扰阻工现象也极为严重。
而处在项目第一线直面这些难题的,大部分都是像小J这样的二、三十岁的小伙子们。他们常年累月地在偏僻的项目现场工作,每天和泥土砂石钢筋混凝土车辆机械设备打交道,几乎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除了处理日常的程序性工作外,更要解决现场临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停电停水、滚石塌方、村民阻工、机械台班故障、厂家供货延迟、施工单位窝工,这些都成了家常便饭。他们一方面摸爬滚打地跟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监理单位、村民百姓、政府机关等打交道,另一方面还要疲于应付公司里繁琐的工作流程和生硬地官僚作风。每个人都顶着一脑门子的官司。
面对种种困难,有的人越战越勇,不断地成长提高,成为优秀的项目现场管理人员。而也有人,败下阵,离开了曾经升起过梦想的地方。这些年来,看公司潮起潮落,人来人往。一方面感慨年轻人的成长,另一方面也为很多人的失落或离去而感遗憾。我经常悲哀地看见一个个曾经生龙活虎的小伙子,变得疲惫焦躁,甚至脱发、消瘦乃至衰意志消沉得过且过。
在我看来,那些能真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一方面,需要自身业务素质过硬,踏实肯干。另一方面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决定性影响。虽然也有个别项目经理单兵作战能力很强,一个人劈荆斩棘,杀伐决断,带领自己的项目团队左冲右突,在恶劣的建设环境里杀出一条血路。但是,单兵作战能力强的人的成功往往是偶然的,几乎是不可复制,它需要极强的个人能力和对成功的渴望,还需要上级领导的充分信任与授权。每一个这样的成功都是一个特例。
而另外一种成功方式,则是集团军作战。既有冲在一线的项目经理和工程师,也有各种策应和后勤保障队伍,前期开发、技术设计、招标合同、档案资料和质量安全等,各个业务团队均对一线作战的兄弟们予以有力的支援。当然,更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军人物,指挥调度整个集团军井然有序地攻坚克难。这样成长起来的,将是一批人。而且,这种成长模式是可被复制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种可被复制的成长模式,又是机械的和无趣的。每个人都成了一架高速运转的战车上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成长经历,惟组织、领导和制度是从。很多人,一旦离开了这个集团军,往往会变得无所适从,失去了往日的战斗力。这也正是现代大型分工协作组织在带给人们辉煌的同时,带给人们的无奈。
还有另外一些人,则由于既受到复杂艰苦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的双重挤压,自身的经验和能力又有缺失,如果再得不到团队的有效支持,成了长期孤悬于项目现场的孤岛。领导和分公司业务人员每每只是蜻蜓点水般地莅临一下现场,几乎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一旦施工现场的各种问题接二连三地反复出现,人慢慢就会对项目和自身失去信心,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每次到项目现场,看见那些依旧充满着青春活力和理想的年轻人,都会期待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在前方等待着他们。而往往周围的环境却会把他们的梦想挤碎,让他们由失望以致绝望。于是,有的人选择离开,另觅高枝;有的人选择随波逐流,变得老气横秋;有的人则同流合污,成为一个曾被自己唾弃过的人。只有少数对环境不敏感或对环境拥有较强免疫力、且对远方执著的人,能幸存下来。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引领着自己不管不顾地向前奔跑着,放飞的理想总是那么鲜艳。
像鸟儿一样飞翔吧,不管你是像苍鹰一般自由翱翔,还是像大雁那样排列成阵。也许你的翅膀会被风雨打湿折断,但都不要放弃对蓝天的向往。年轻就该高飞,在应该呼唤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的年纪,不应该去吟诵云淡风轻;在应该歌唱高山和海洋的岁月,不应该在沟渠的泥泞中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