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村上春树的一本书《大萝卜与难逃的鳄梨》中村上春树这样描述自己的二十多岁的状态:相当杂乱无章,整天瞎忙。“于是我还没弄清楚所以然,二十多岁的时代就手忙脚乱地过去了。它推开这边这扇门走进来,就这么穿堂而过,从那边那扇门走了出去。”我现在的状态似乎就是这样,在二十多岁碌碌无为,坚信自己三十岁的时候会变成一个成熟的大人,并且坚信生活会越来越好。的确村上在三十岁时候当上小说家,戒了烟并且坚持长跑并且专门写了一本有关跑步的书。可身为普通人的我,正处于二十多岁年纪的我,现在所处的状态真的会让三十多岁的自己变好吗?
17岁,考上大学,读着一个说出去别人都不知道的冷门专业,老老实实上着课,为期末论文焦虑着。
18岁,开始有意识参与校园活动增加自己的见识与经验,退出社团活动,对自己所学知识说不上喜欢,也谈不上多讨厌。
19岁,从恋爱到失恋对自己还有对爱情产生许多疑问,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多了一层顾忌,开始学会将心事隐藏在自己心里。
20岁,没有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是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那就是不想再继续从事本专业未来的工作,然后选择跨专业考研想要重新改变自己的境遇。
21岁,考研失败受挫,让我怀疑自己当初跨考决定的正确性,不如真正去社会中历练自己,随即准备简历参与招聘找工作。这个时候才真正意识到一直在象牙塔中的自己是多么平庸,即使你在学校拿再多奖学金,也只是说明学习能力,除了本专业知识以外没有其他可以拿得出手的技能。
就算是这样,我还是找到一份钱少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安稳度日。但始终心里有种不甘心自己这样安逸的作为一名默默无闻的螺丝钉,尤其是读到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的一句话: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槌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槌不了我。21岁做着一份没有成长空间的工作,尽管工作繁琐零碎,但丝毫不松懈,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更好。下班后坚持着每周读完一本书,给自己报上千元的培训班学习编程,心里有股劲儿在提醒着我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做好随时被替代的准备,离开这里自己就什么就不是了。我不想就此在自己二十多岁就这样碌碌无为的黯淡下去,于是就有了现在裸辞的故事。
22岁,刚过完生日的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到来打乱我的节奏与计划,别说是出城,就连出村都已是难题,22岁开头已是如此艰难,工作半年裸辞,没有积蓄,工作没有头绪,焦虑如洪水般一点点袭来,但心底也更加意识到自己要努力改变自己,要完成自己一年读50本书的目标,要每天总结反思自己,与其整日焦虑情绪没有出口,还不如就将这段时间当做自己的假期,蛰伏在土壤里,耐心的一点点提升自己的技能,慢慢离自己的理想生活靠近一步,再近一步。我还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我知道我害怕成为碌碌无为的整日荒废自己时间的人。
这段时间的心得体会就是慢慢调整自己,有自己的节奏。好好利用自己的精力、勇气与好奇心,去学习新的知识。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想明白一些事情,去完善自己。最后一句话“年轻人更要用杠杆,但是这里的杠杆并不是财务杠杆,而是你的勇气、精力、激情、好奇心。这些杠杆,一旦现在不好好利用,再过几年就不复存在。这也是你们与中年人或者老年人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倘若这些都失去,那真的是又穷又没希望了。”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