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书单

​每个人回忆今年的时候,或许都要觉得它不平凡。不过心虚地讲,2020待我尚可。在滚滚的时间车轮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今年好像是按下了暂停键,让我能够在被卷裹向前的进程中稍稍停下来喘息一口。于是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逃避一些事情,反倒有种末日之前,小事无需在乎的感觉。

纵然进入新世纪已经二十年了,我们依旧要受到微生物界如此大的威胁。在自然的力量前面,人类依旧是渺小的。我好像会为这些渺小感到欢欣鼓舞,因为人类尚且如此,那么我们躺平在地上的咸鱼状倒也不会太难堪,毕竟活着已经花费了如此大的力气和运气,那么虚度时光岂不是应得的犒赏?

秉持着这样的观念,今年的记录写得如此之少,简直让自己羞愧难当。唯一坚持了写了六年的季度书单,今年也从春季拖到了秋天,直到朋友为我拍了四季的封面,依旧没有动笔。欠债太多心不慌,拖到年底,就只写年度十本书应付事。再把雄心壮志的写字计划,留给下一年吧。

以下都是今年读过的很好看的书,愿意把它们推荐给每一个人。

《少年凯歌》陈凯歌 / 2001 / 人民文学出版社

陈凯歌出生于建国后不久,少年时代正逢十年浩劫。他在八十年代末时身居大洋彼岸,往日的片段如潮水一样翻涌上来。于是他开始将这些往事回忆写成文字。因为 “触及了旧事”,所以写得很慢。

回忆“艰辛探索的十年”的文字有很多,翻开任何一本,任何一页,里面都是汹涌澎湃的情感:悲凉、痛苦、怀疑和狂热。陈凯歌这本书中没有,他如同执导一部影片一样,将情绪埋藏在画面中,埋藏在短短的对白中,读着这本书时,我们好像和他一样正站在摄影机后的导演位上,透过少年之眼看着悲欢离合。

他会写朋友的母亲决定自尽前请孩子们吃饭,会写偶遇即将投湖的老舍,会写同学们来他家抄家,陈凯歌写这些场景时,就像是在写分镜头脚本一样,用词简练,述而不作,冷静如同观者:

火一直烧到深夜才熄灭。我的同学们拿走了从闹钟到照相机的所有财物,甚至治头痛的风油精,据说后来交给了制片厂的造反派。他们离开时竟然个个庄严地依次同我握手,仿佛他们才把我从歹徒手中拯救出来,仿佛要通过这握手得到当然的感激似的。我走进家门,屋里像一个刚刚呕吐过的胃。第二天早上,奶奶扫起残灰。过了火焰的槐枝已经枯焦,地上的方砖有几块现出裂纹,缝中的灰烬在秋风过后才被吹净。我和奶奶把垃圾箱抬到大门外,纸灰飘起来,久久不落下。

在写为数不多的温暖场景时,好像又在用长长的镜头,不吝笔墨地把它们拉到眼前:

在我儿时,北京没有那么多人,没有那么多车辆。更容易看到的是四个轮的小车,竹子做的,里头坐着咿咿呀呀的娃娃,后头推车的是一样咿咿呀呀的老太太。临街的学校书声朗朗,忽而又安静了。老人们坐在中药铺前的台阶上晒太阳,手里捏着两个核桃,转着,虚着眼望着天上飞远了的鸽群,哨音像是云的回声,淡淡的。

这本书很薄,不太适合睡前读,拿得起放不下,而书中的片段,总会在梦中盘旋,像一群白色的鸟。

《十个女人》(智)马塞拉·塞拉诺 / 2018 / 中央编译出版社

娜塔莎的花园每周都会迎来一批特别的客人,她们被附近的工人们称之为「疯女人」。实际上她们当然没有疯,只是「心情不好」。娜塔莎是一位心理治疗专家,前来就诊的九位客人都是寻求心理帮助的女子。

娜塔莎没有运用仪器和设备,也没有开出药方,而是让大家围坐一圈,轮流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关于贫穷、暴力、歧视、性向、衰老,也关于不公正的待遇和自我认知上的痛苦。

我们好像也坐在娜塔莎家的客厅里,在聆听这些故事。这些故事听起来并不愉快,有时候甚至触目惊心,却又隐隐有一种力量。讲述的力量让孤独从心灵的深处流淌出来,倾听的力量让我们也在汲取勇气。

正如书中说道:

回忆是沉重的,为了治愈心灵,每一个经历痛苦的人都要学会拿起它,但这需要他人的帮助。今天,你们作为见证人,我把它拿起,转交给你们,记得,它很沉。

《中国史纲》 张荫麟 / 1999 / 上海古籍出版社

如果要推荐中国史的入门书籍的话,这本书肯定会在我的列表中。它宏观又不空洞,文字典雅流畅,读起来赏心悦目。只是最为可惜的是,作者张荫麟先生逝世甚早,于是这本书到了东汉便戛然而止了。读到书末,很让人有茫然若失的感觉,好像船行水处,前面突然是断崖,读《正红旗下》时,也是同感。

《现代艺术150年》 [英] 威尔·贡培兹 / 2017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们在看现代艺术展时,常常会迷惑又恼怒,眼前如同破烂一样的玩意儿真的是艺术吗?我们是应该煞有介事地假装能看懂它们背后伟大的隐喻,还是要笃定地认为这只不过是皇帝新衣般的闹剧?

现代艺术或许不会回答「是」或者「否」,它要告诉观众的是,如果想要评论,请先了解。

我们在遇到现代艺术时,使用传统的审美和艺术观念是无法进入到它们的世界,因为这种新兴事物使用的是另一套话语体系。视觉上的愉悦未必是审美的唯一标准,与传统的技法和构图相比,观念的力量更是现代艺术家们梦寐以求的追寻。

那么,艺术何以「现代」?要了解它们的现在和未来,我们更需要了解它们的过去。看看从印象派画家们似乎尚且追寻光影之间的美妙关系之时代,艺术的路线是如何一步步卷曲成空无的色块与冷硬的混凝土。

如果要推荐一本艺术史入门书籍,我要双手献上这本《现代艺术150年》,它简直太好读了。作者是BBC常年讲述艺术史的评论家,他写的这本书流畅易读,又不失专业水准。我们在八卦故事、名流吐槽之中,可以看到艺术是如何悄悄地演变,这种看不见的革命又是如何在纸笔之上与纸笔之外发生的。

在短短的二百年里,各式各样的「主义」和「运动」犬牙交错般在全球推进,我们需要紧紧地跟在作者身后,听他在眼花缭乱的艺术世界穿行时,与我们介绍这世界变幻之际的隐秘联系。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美] 巫鸿 / 2017 / 上海人民出版社

我们在博物馆看展,常会为精美的文物所倾倒,尤其是近古时代之前的艺术,从青铜器到玉器,到庄严的造像与俊秀的魏碑,无不登峰造极。我们有时候不禁会问,为何数千年前的史前时代人们会捏塑如此轻薄不堪用的精致陶器,为何会花上数月功夫去雕琢玉器上的一处花纹,为何要使用如此巨量的珍贵青铜去铸造大鼎,又为何要立起高高的坟冢与石碑?

巫鸿先生说,这些不计人力物力的美术与建筑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一座「纪念碑」。或者说,都是为作「纪念碑性」而制造的。

这或许会觉得有点奇怪,玉器和殿堂怎么会变成了「纪念碑」。实际上后者是一个较晚的概念性表述:

(纪念性)建筑最初是社会秩序的反映,现在则成为这种秩序的保证,并对这种秩序施加影响。原来不过是一种简单的象征物的它,现在变成了主宰。

听到这句稍稍有点拗口的阐述,我们可能仍然有点迷惑。试想一下,三代之际的「列鼎」制度: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或一鼎,原本作为炊食器的铜鼎,却演变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的象征物,乃至成为国家象征,有「楚王问鼎」之事。那么并不高大的青铜鼎身上,自然也象征着一尊高大的纪念碑,在缅怀祖先神灵之外,现世的人们也因此获得了荣耀。

读完这本书中的精彩论述,我们再去看博物馆中陈列的那些昂贵的古代美术品时,或许就能够从奢华精致之外,发现一些有趣的新鲜视角了。

《大宋之变》 赵冬梅 / 2020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宋中后期,也就是英宗、神宗两朝之际,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六位都活跃在这一时期:无人不爱的苏轼正起伏于宦海;苏洵逝世较早,子瞻性格更加圆融,却亦与家兄同甘共苦;王安石风头正盛,与神宗执手共建帝国蓝图;曾巩与王安石曾是挚友,也曾将他推荐自己的老师;曾巩的老师,正是当时的文坛盟主欧阳修,上述五位文学大家,都曾受到他的提携与帮助。

在这个光芒四射、魁星闪耀的时代,在这个人才辈出、文章千古的时代,在这个承接仁宗朝四十年清平盛世、皇帝也励精图治的时代,宋史学者赵冬梅老师无比喜爱它,又满是遗憾地认为:正是这个时代,使得大宋的政体受到严重的伤害,并最终为徽宗朝的覆国埋下了导火索——亦或者说,点燃的致命的第一把火。

何以至此?冬梅老师没有选择「宋六家」,而是选择了亦曾受欧阳修提携,曾与王安石关系密切,却最终与后者成为政坛死敌的另一位大学者,他就是司马光。

司马光是少年天才故事的主角,是《资治通鉴》的作者,也曾是旧党的领袖,新政的头号反对者。那么新旧两党之间的争执背后,到底给北宋带来了怎样的巨变?熟读史书的司马光,又为何不愿看到变革的力量,在朝政症结中的作用?试图做出一番事业,成为第二个汉武帝的神宗皇帝,最后为何失意心冷、郁郁而终?

冬梅老师用细腻的笔调和专业学者的态度,和我们娓娓叙述,发生在1063至1086年,大宋帝国暗潮起落的故事。

《晚明史》 樊树志 / 2003 / 复旦大学出版社

在读《大宋之变》时,也同时在读樊树志先生写的这本书。晚明与晚宋放在一起读,可以生发出无限有趣的联想。我们有时候不禁会惊叹,历史的相似度是如此之高,且摘录几处如下:嘉靖皇帝和英宗皇帝同样是外藩入继大统,即位后同样要追尊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帝;大臣都秉持礼制坚决反对,于是有了「大礼议」与「濮议」,最终导致君臣离心,两败俱伤;时间向后推算到万历皇帝和神宗,早年同样励精图治,而极得他们信任的助手,都是内法外儒推行改革的名臣,张居正与王安石,而中兴之相却终归烟尘,反而埋下了帝国陨落的种子。

那么,在相似的轨道下,为何明朝延续时间更长,北宋却早早覆灭。为何南明未成气候,南宋却仍坚守半壁江山一百余载?宋明之际的不同,或许我们可以从樊先生的书中寻求到答案。

万历皇帝在位时间很长,年号用了近五十年。但他晚年深受病痛所困扰,因此终日不理朝政,政事为奸佞所把持,朝政逐渐腐朽。经过泰昌天启年后,时局糜烂更甚,到了崇祯朝时国事已经无力回天,南明朝廷内部也相互倾轧,早已无复兴的气象。而北宋至徽宗朝时,大体相当于明万历年间,国运尚可一战,士民的心气尚存,或许因此得以保南宋再续宗庙百余年。

因此,看晚明史,比看靖康旧事更让人难过。眼见着大明王朝在强盛中转向没落,又在疲沓中慢慢腐烂,纵然有无数仁人志士想救大厦于倾倒,却最终无济于事,只能在废墟中痛哭无声。

樊树志先生写得也极好,虽然都是严谨的史学著作,并无一丝戏说和虚构,但在使用材料重构历史上,却精彩地如同章回体小说。我们虽早已得知明朝命运,却不仅仍暗暗地要为崇祯皇帝捏紧了衣角:这位满怀理想的少年天子,到底能不能救得祖宗基业呢?

《宫女谈往录》金易 沈义玲 / 2010 / 故宫出版社

民国时期,北京城还住着大量曾服侍过后宫的太监和宫女,作者金易先生机缘巧合,就结识了一位曾在储秀宫中当值的老宫人。她曾在慈禧身旁服侍多年,熟知宫中生活和规矩,闲谈之间,常会娓娓道来前朝旧事。时隔多年后,金先生将这些谈话记录成书,它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宫廷生活画卷,也成为我们今天了解晚清宫廷的重要史料。

读这本书的时候,很有一种「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感觉。

《苏东坡传》 林语堂 / 2016 /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一个快乐的天才」,是林语堂先生为这本传记写的副标题,我们好像很难用更好更简练的句子来形容苏东坡了。相信他如果生活在今天,肯定是一位超级网红,红出圈的那种——或者说他本身就是跨圈存在的大神:诗词写得很好,文章写得很好,会水利工程建设,还会园林造景,会吃还会做,他还幽默。并且东坡先生还始终是朝野内外的话题人物,想必如果北宋有热搜,那么他肯定会蝉联榜单数十年的。

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丝毫不担心他的热度会掉。因为他交友广泛,和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朋友。「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大家都爱他,今天仍是如此。前阵子故宫举办苏轼大展的时候,文华殿内乌泱泱都是人,大家都拼命挤着头要看一眼,心目中的东坡先生。

林语堂选择苏轼,而不是李白杜甫,来向国外介绍中国文人,可能也是因为他自由天真的灵魂,是可以跨越语言的壁垒,为人们所理解与共鸣的吧。

《北欧神话》 茅盾 / 2020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神话对于一个民族而言,绝非有趣的故事那么简单,神话传说更像是一个民族童年的记忆,他们把尚在蒙昧和文明微光之间的对世界的印象,留在了代代相传的故事里。这些故事的主角往往是带有自然属性的神灵,但诸神的精神内核,往往却是凡人。

随着超级英雄电影和奇幻文学的兴盛,北欧神话中的角色与故事已经成为流行文化重要的一部分。雷神和洛基之间的爱恨情仇,好像是近年来我们才会热衷八卦的事情,很难想象,在九十年前的民国时代,大家吃着同样的瓜。而当时将斯堪的纳维亚上的诸神引荐到我国的,则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文豪——茅盾先生,他将北欧神话翻写成了一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一直到今天,都是北欧神话最好的中文译本,读起来流畅典雅,非常爽快。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常常也会大笑不止。例如雷神女装的经典桥段:为了拿回丢失的雷锤,雷神被迫扮装成美神芙蕾雅的样子,穿着淡黄的长裙,梳着蓬松的头发去了巨人国成亲。

巨人首领索列姆未能识别他的真面目,欢欢喜喜地准备了丰盛的酒食来款待客人。看到美食的雷神立刻原形毕露:

在宴席上,假新娘托尔吃了一头牛、八条大鲑鱼、还喝掉了三大桶蜜酒。索列姆看得呆了;洛基低声解释给他听,说因为新娘急着要来,已经有八天不曾吃饭了。索列姆想和假新娘亲嘴,可是假新娘眼里冒火,是他不敢上前。洛基又解释说,这是新娘的恋爱狂热。索列姆的姐姐向假新娘索取照例的礼物,假新娘根本不理睬。洛基又轻声对诧异的索列姆说,新娘是恋爱得昏头昏脑了。

感觉昏头昏脑的应该是索列姆吧,那么这位傻新郎的结局如何呢?

这样,被洛基甜蜜的话灌醉,索列姆便吩咐拿出那把雷锤来,放在假新娘手里,算是“定情”的信物。假新娘托尔立刻抓着,只几下,就把索列姆、他的家宅、他的客人,全部轰成灰烬;两位神胜利地回去了。

在北欧神话里,作为反派的霜巨人们往往就是这么单纯、傻气、悲惨,让人竟忍不住要生出一点同情来。直到「诸神的黄昏」降临时,霜巨人们才出了长久以来被压制的恶气,和诸神们打得玉碎瓦不全。

如果我们同样热爱中土世界的话,也会惊喜地发现《魔戒》中有诸多细节都是在致敬北欧神话。这也与托尔金的理想有关,他感叹英国已经没有本民族的神话传说了,于是试图重建神话传统。而与盎格鲁撒克逊人最接近的文化,当属北欧—日耳曼文化,于是托尔金就借北欧神话之水,来装入魔戒的瓶子中,创造出属于英国的新神话系统。而后来的奇幻文学与流行文化又奉托尔金为鼻祖,开创出奇妙瑰丽的奇幻世界,浸染了小说、游戏、影视等诸多领域。而这一切的滥觞,又要追溯到《北欧神话》里来。

《剑桥美国史》 [英] 苏珊-玛丽·格兰特 / 2017 / 新星出版社

二战以后,世界的目光开始从欧洲移开,转向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的那块新大陆上。这个如此年轻的国家,成立的历史不过两百多年,却突然成为世界上最有话语权的国家。我们面对这个奇怪的国度,常常不禁想发出疑问:何以美国?

要回答美国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一个更加基础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是美国?

美国自然是一个国家,但是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而言,如何去看待「美国人」这个身份,确实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居住在保留地的印第安人会觉得自己是美国人吗?种族隔离下的非裔美国人呢?还有移民到加州的华人第二代,珍珠港事件后被关到集中营的日裔,信奉天主教的意大利移民,这些曾经来自于世界各地,各种文化的人们,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公民身份,而美国本身,又是如何处理好内部各个族群文化上的保守与融合?美国的大熔炉机制,是如何形成,又是否始终高效地在运转?

一切一切的问题,总会把时间的指针不断前拨,直到拨到美国诞生之前,欧洲人首次踏进这片土地上开始。当我们回溯得足够精确,总会发现,今日种种迷惑,总可以在历史中寻找到答案。

今年的书单大约就是这样了,希望明年能够沉心静气,多读点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68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66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16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36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4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43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29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7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18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7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70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2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6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95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8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87评论 2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