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碰面问好时喜欢问:吃了吗?这是对对方的一种关心,当然这样的问好方式是有形成原因的。之前国家在建设,不发达,存在的温饱问题比较严峻,能正常吃上饭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大事。所以当物质水平还不达标的环境下,填饱肚子是最为重要的了。一句“吃了吗?”言简意赅,这里面包含了浓浓的人情味。
时至今日,人们的生活富裕起来了,与过去的年代相差甚远。在城市里面绝大多数人都是营养过剩的,饿肚子的情况不存在了,但现在很多中国人打招呼时还是用“吃了吗?”作为开头,这时的“吃了吗”是名词,纯粹是口头禅了。
中国人无论喜庆悲哀都离不开一个吃字,更有“民以食为天”的豪言壮语。不过反观现在的城市人对吃这件事的热情有所衰减了,从刚开始时热衷于各种饭局,到现在对饭局邀约的能免则免,两种截然不同态度的转变,是何缘故?
人情的缘故。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喜欢交朋友,对于刚结识又有共同兴趣的朋友更加珍惜,于是就在饭桌上推心置腹、高谈阔论。组局的地点是换了一处又改一处,可聊的话题大多是无甚出入的,久而久之,越发是觉得大可不必了。这些都是朋友间的饭局反应,还有一种就是应酬公关类的,这类的饭局都是恭恭敬敬的,带有目的性的讨好是重头戏,食物是避免尴尬的介体。事情妥了,自然可口,黄了,山珍海味也是摆设。
健康的缘故。城市人应酬、组局过多,吃鱼嚼肉,吞烈酒,频抽烟。时间久了,健康出现问题,发觉身体大不如以前。这时候心存畏惧地开始过有节制的饮食习惯,严格管理自己的胃口。
食物味道的缘故。为求收益,现在大部分的食材都靠农药化肥催生,很少有遵循大自然生长周期的食材,原汁原味是很难遇到的了。好比苦瓜不苦,洋葱不流泪,食材有味道的缺陷,寡淡无味,于是就只能靠调味料来弥补。当你所吃的食物是靠调味出来的,到哪里都是千篇一律的味道,时间久了味觉会衰退,食欲也就提不起来了。
人生百味,饮食先觉。食色性也,食是何其的重要,其实以上都是谬论,真正影响食欲的是你的心情,心情好了,没有不可口的食物。想要有好的心情,应好好培养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