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的书,总是让我直接就浮想出这样的一种画面:大马褂,穷苦的农民,衣不蔽体,然后脏兮兮的 ,在田间夜以继日的辛勤劳动着。就这样年年月月日日,被命运安排着。
小说的主人公,经历了从富贵到贫穷,从迷茫无知到渐谙世事。用百亩家产换来自己的成熟,不管是对他本身,还是对那个家,我觉得都是值得的。失去了钱财,却换来了对家的关注,不管是其母亲,还是其忙内,我想都是一种欣慰吧。老实说,看到主人公家财散去的时候,我替主人公感到的是一丝庆幸,幸好正直壮年的期间碰到这样的事情,一切都还来的及。这是上天的怜悯吧。
然而,财富的转折点并不是本书的重点,在财富不再之后,主人公才开始有了情感,跌跌撞撞的人生,也才刚刚开始......
被迫参军,辗转归家之后丧母的噩耗,得知亲女因病而聋哑,然后丧子,女儿寻得幸福之后却因为产子而过世,女婿意外身亡,孙子早夭。
或许这就是小说,人生的至大不幸,仿佛都被集中在了这个人之中,还没来得及好好的喘息,生活的不幸就又接踵而来。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将至。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最后,变为一个老人,一只老牛的悲哀了。
在这期间,另一个引起我的关注的,无非就是主人公的妻子了。无论贫穷或者富贵,都能相伴。或许我是站在主人公的角度来考虑,我觉得这样的女人十分难得,也是主人公悲惨的一生中唯一的庆幸了。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这又是当时女性无权的一个展示了。纵使被丈夫打骂,也不离不弃,除了是爱,也是因为当时男权主义的思想根深蒂固了。反观现在。。 算了不反观了。
家珍是主人公这一辈子幸福的环绕点了,辛辛苦苦的支撑着主人公生存的意愿。连最后,也只是小心翼翼的寿终正寝,对主人公造成的,相对较小的打击。
看完了这本书,也不过个把小时的光阴,但是却从中领略了一个人的一生。看到的是一生之中的人的渺小。日子一天一天,我们的时代也再慢慢过去。
看完这本书,给我的启发竟是结婚的冲动,有一个人相处一生,贫穷或是富有,都只是时间的一个刘影。最重要的是,有一个人,跟着你走过了这段时间。两个人的生活,在漫长的人生中,也就不那么渺小了吧。
待到人老珠黄,我们一起共勉回忆,将那段青葱岁月,在一个闲暇的午后,我们再叙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