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把朋友圈给停用了,做公众号的一个朋友给我扔过来一个标题《我为什么把朋友圈关了》让我试着写写。
看到这个标题确实有很多话想说,可真写,一时就没了头绪。我与朋友打趣到,月底流量不够用啊!朋友圈太费流量了~
一、谈朋友圈现象早就过时
现在谈朋友圈代购、转发、点赞早就过时了,毕竟两年前易信想要切入社交时就做过这件事。
当时易信在杭州一家报纸上打了五个整版广告,分别以“闭嘴”、“跪了”、“别闹”、“坑爹”和“呵呵”等大标题来总结爱发朋友圈的五大流派:鸡汤、养生、点赞、代购、转发。
当时这则广告确实引起了我的注意!
不可否认,它非常直接指出了朋友圈充斥着的各种声音,多亏那时朋友圈还没有商业化,不然朋友圈广告肯定也会被打上“Word天”的标签吧。
尽管如此,但当时仍然避免不了我认为易信在哗众取宠,蹭热点。毕竟,那时候的微信是那样的火爆,全民都还沉浸在使用它的喜悦里,你突然大张旗鼓劝别人换个地儿来玩,那不是打脸么!
二、微信,成了生活了一部分
加上15年的春晚红包,全民都体验了一把什么是互联网狂欢。
此后,连楼下卖杂粮饼的大叔都直接贴个二维码,买单支持微信转账。
“微信”也慢慢从一个社交App名词,变成活跃在生活中各个角落的动词。出现的场合越来越多,打开的频次越来越高。
朋友圈中的”朋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圈”还真想是个圈套。让发朋友圈的文字,定位的地点,配的图片都有了更多的讲究与意义解读。
三、分享朋友圈的兴趣淡化
记忆中,微信刚刚兴起的那段时间,确实对朋友圈有很多期待,每天遇见新鲜事或有什么想法都想第一时间在朋友圈中分享。
那时候的好友不多,加的都是联系较多的好友,熟人圈子让我有记录与留下生活美好瞬间的冲动。可当加的好友越来越多,圈子变得越来越大时,分享的兴趣反而淡化了。
一来,朋友圈中更多是半生不熟的一面之缘,可能是自私,也可能是疲于社交,也就不在想把生活暴露在朋友圈面前。
二来,私下亲密的朋友不看朋友圈也会有各种方式去关心你心情的起伏,而朋友圈中所谓的好友即使点个赞或评论一句也只是一次网络互动。
这种网络互动,只是作为微信好友的一种友好社交,甚至都少有夹杂情感的变化。
四、看朋友圈的热情淡化
看朋友圈动态似乎成了一种病,漏掉一条会死的病。点开朋友圈是手机开屏后的第一个无意识动作,有时候明明上一秒才下拉刷新,关了手机后,打开的第一个动作还是重复刚才刷新朋友圈的动作。
表明上,看朋友圈把零碎时间给填充满了,还与好友有了更多互动。可事实上,每天看到的仍是同一批人在用心经营自己的朋友圈,把本来更多闲余时间分解得更琐碎。之前偶尔还有点赞、评论的欲望,看久了,也就只与私下也联系密切的朋友有互动。
直到,某天和同事午餐闲聊,才发现原来朋友圈还可以停用。
既然可以停用,那就试试吧~~
停用第一天,老是不自觉的点开朋友圈原来的位置,可每次出来扫一扫才发觉已经停用了。
停用第二天,同事在谈论XX结婚的消息。感到很惊讶,不过还是进入了她的朋友圈表示祝贺。
停用一个礼拜,只是偶尔点开扫一扫,已经慢慢适应了没有朋友圈的微信。
停用一个月,流量果真有剩余了,哈哈哈~
附赠停用指南:设置-通用-功能-朋友圈-停用
PS:与伟大的微信无关,纯属个人短暂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