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的复杂关系网络中,兄弟众多且各自成家后,家庭矛盾往往如影随形,和睦相处反倒成了一种奢望。这一现象背后的缘由,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回顾父辈那一代,以我父亲为例,他兄弟姐妹共六人,前三为女儿,后三为儿子,父亲居中。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们之间的争执常源于对父母偏心的感知。广东有句俗语叫“来仔来心肝”,意思是最小的孩子往往最得父母宠爱。父亲就觉得,父母不是偏爱 eldest siblings,就是更关照 youngest ones 。这种认知下,孩子间的嫌隙悄然滋生。
成家之后,新的矛盾点接踵而至。妯娌之间、婆媳之间摩擦不断。媳妇们会想:“她又不是我亲妈,对我也不贴心,我凭什么尽心尽力服侍她?” 老人带娃的差异也引发诸多不满,常见的抱怨便是:“她用心带小叔子的孩子,却对我的孩子不管不顾,我的孩子只能自己辛苦带。” 曾经年少的我,对这些矛盾懵懵懂懂,随着年龄增长,亲身经历后才体会到其中滋味。
我结婚后,丈夫也有兄弟。他年轻时较为叛逆,弟弟则好学文静。公婆对待兄弟俩的态度截然不同。弟弟有困难,公婆便要求丈夫帮忙,觉得长兄就该照顾弟弟;可当弟弟对丈夫做了错事,公婆却总是和稀泥:“都过去了,还提它干嘛,没啥用。” 我和丈夫曾用心帮衬弟弟,可他婚后却因钱的问题与我们反目,仿佛完全忘了曾经的帮助,这让我深感人心冷漠。
面对这些,我内心满是挣扎与怨言。但在学习心理学和参加读书会的过程中,我渐渐释怀。我意识到,许多时候矛盾源于自身内心情绪的波动与不确定性。我们总觉得父母应该绝对公平,可这在现实中极难做到。
为人父母后,我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我自己带孩子时,也会不自觉地更关注小的,担心大的欺负小的,精力和注意力自然更多地倾注在小的身上。如此一来,大孩子便会觉得被冷落,认为父母偏心。
家庭中的“偏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与微妙。我们不能改变他人,但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作为父母,应尽力平衡对孩子的关爱,让孩子感受到平等的爱;而作为子女,面对父母的不完美,也要学会理解与释怀。毕竟,家庭的温暖,源自相互的理解、包容与爱。 只有这样,家庭关系才能更加和谐,每个成员才能在爱的滋养中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