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如主演的电视剧《美人心计》中,栗姬从一位小小的宫女,最终上位成为汉景帝刘启的妃子,是一位颇有手腕心机的女子。具史书记载,栗姬生卒年不详,名字不详,家庭背景不详,这样一个“三无产品”的女子,在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时就为他生下长子刘荣,次子刘德,三子刘阏于,其心机可见一斑。
汉景帝的正妻薄皇后是薄太后的侄女,不受景帝宠爱,亦无子嗣。景帝立庶长子刘荣为太子。
要说母凭子贵,刘荣即为太子,薄皇后死后,栗姬应被册封为皇后。按照栗姬前期的表现,皇后之位简直就是从天而降直接砸在她的头上。然而,事实出人意料。
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刘嫖有女阿娇(就是被汉武帝金屋藏娇的陈阿娇),想说给太子刘荣为妻(典型的政治联姻)。因为景帝身边有几位美人都是这位公主给介绍的,栗姬对她没有任何好感,直接拒绝了这门婚事。
也许是栗姬太过自信,认为刘荣即已被立为太子,后期成为皇帝就是板上钉钉,也许是栗姬的心里也过不了那道坎,因爱生恨,总之,栗姬的这一操作,直接毁了自己和刘荣的前程。
馆陶公主被拒绝后勃然大怒,经过一番调查,她把目标锁定在汉景帝的宠妾王娡的儿子刘彻(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身上。自己的儿子娶公主的女儿为妻,这对自己和儿子的前途都非常有利,王娡自然应允。两个女人一拍即合。由此可见,王娡不仅有心计,还能看清局势,懂得利益最大化,这样的女人,最终成为后宫最大的赢家是必然的。
自从馆陶公主和王娡成为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两人就开始为共同的利益谋划,时不时的在汉景帝面前吹耳旁风,说栗姬的坏话。
而栗姬不但没有感到危险正一步步向自己靠近,还亲手点了一把火,断送了自己和刘荣的未来。
汉景帝有一次对栗姬说,让她好好的对待其他嫔妃的子嗣。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只有皇后才有责任和能力好好的照顾皇帝的子嗣。这是汉景帝打算封栗姬为皇后的意思。然而,栗姬再次为情绪所控制,和景帝大吵一架。大概栗姬心里是爱景帝的吧,所以她恨馆陶公主为讨好景帝左一个女人右一个女人送给他,连带那些女人生的孩子也容不下。但是,在封建社会,男子三妻四妾是合法的,帝王后宫更有三千佳丽。在古代,男子娶妻是为了传宗接代,女子嫁人是为了身份地位,可以说,婚姻是一种利益和手段。有一句话说“动什么都别动感情。”感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最珍贵最纯粹的无价之宝,但在特定的环境下,感情却是要人命的利刃。栗姬的冲动让汉景帝对他的态度一降再降。直到王娡的一次推波助澜,暗中唆使大臣提议封栗姬为后,汉景帝彻底震怒,废除刘荣太子之位,贬为临江王。
一般来讲,废太子的身份都比较尴尬,刘荣却不懂明哲保身,做出侵占宗庙墙外空地,把其扩建为宫殿的事。在帝王时代,宗庙是祭祀先帝的地方,神圣而不可侵犯。所以,汉景帝召刘荣回京问罪。刘荣出发的时候祭祀行路之神,结果上车后,轴断车废。送行的老人都认为这是不详之兆,哭着窃窃私语,“我们的君王怕是会不来了。”
刘荣到了长安,前往中尉府接受审讯。中尉郅都责问他,他很害怕,于是自杀而死。
汉景帝并非残暴的帝王,况且虎毒不食子,如果刘荣不畏罪自杀,想来汉景帝不会要他的命。然而,生命已逝,再多的猜测也只是猜测。
刘荣无后,死后国除为郡,归入于汉。
献王刘德喜欢儒学,衣着服饰言行举止都依仿儒生。儒生多依附于他。刘德在位26年去世,后世子孙继承他的爵位。
哀王刘阏于在为位3年逝,无后,死后国除为郡。
都说父母影响孩子的性格,环境塑造孩子的性格。刘荣三兄弟同父同母,生长环境、接受的教育都是一样的,结局却天差地别。所以说,外在的资源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走向,个人的心性才是最终决定一个人结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