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了北欧社会的高福利,从摇篮到坟墓。心向往之,却忽略了北欧人民为之付出的代价,比如极高的税收、较低的社会活力,还有一件特别值得注意的事——北欧的自杀率,一点也不低。
先来说税收吧。我们都知道,高福利需要财政来支撑,而财富可不会凭空变出来,它是从税收里来的,所以,北欧老百姓要承担很高的税收。
高到什么程度呢?杰夫·萨克斯给出的数据是,生活在北欧国家,收入的45%到50%都要拿来交税,也就是说如果你赚了100块钱,只能拿到50块;如果你是做生意的,哪怕只是开个杂货店,也要多交20%的税,也就说,赚100块钱,最后到手的才30块钱。
不过,由于北欧国家政府的支出比较透明,廉洁指数也非常高,所以北欧的老百姓对于高税收没有太大的怨言。但是,就算没有怨言,你也不愿意把收入的大部分都拿来交税吧?
所以这也引出了第二个问题,就是北欧国家的社会活力相对较低——这主要有两方面的体现:北欧国家的创新力不足、服务意识相对较差。
北欧国家创新力不足,不像美国有谷歌,苹果等大科技公司,活力无限,积极向上。在北欧,大家都是到了下午4点就下班了,在北欧人眼里,家庭和个人生活的价值大于奋斗和拼搏,所以在进入了科技创新时代之后,北欧几乎没出现过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公司。
而关于北欧人的服务意识差这个问题,英国有一个叫海伦·罗素的记者,在自己的书里专门讨论过。罗素原本生活在伦敦,后来跟丈夫一起搬到了丹麦,她感觉过上了跟从前完全不同的生活,比如说,你在丹麦的餐馆吃饭,基本不会遇到那种体贴周到、宾至如归的服务。
罗素通过研究后发现,北欧国家极其讲究平等,这种平等不是喊口号,而是一种渗透到意识深处的文化,就像美国人对自由精神的崇尚一样根深蒂固。
北欧人觉得大家都是平等的,凭什么你是消费者,我是服务员,我就要对你笑脸相迎?况且,无论你是消费者还是营业员,反正最后到手的收入,大家都差不多嘛。所以北欧人的服务意识远远不如其他国家,而其他国家的人去北欧生活,也会觉得很不适应。
所以说,凡事皆有代价,高福利带来的后果一方面就是高税收,另一方面,企业创新意识不足,服务意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