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有一片草地,我在这片草地上养羊,首先会引入第一只羊。如果这第一只羊在这片草地上生活得很愉快,说明我的草地是没问题的,那么就可以开始引入更多的羊进来。
羊多起来之后,你会发现羊会形成聚集的现象,并且会出现头羊,头羊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管理群羊。你甚至不需要太过理会其它的小羊,只要有头羊在,它会去管理小羊。
当羊多了之后,就会吸引狼来,这时候把羊圈起来,向狼收费。
这就是被许多人知晓的“羊群与草地”的一套用户画像及方法论,几乎大多数的互联网社区都遵循这么一个产品推进逻辑。
这一套用户画像涉及到了这么几个对象:第一只羊,头羊,狼。这些其实很好理解,第一只羊是第一批产品的种子用户,头羊是具有网络效应的自组织核心用户,狼就是产品项目的合作商。
这是YY的创始人李学凌曾经在讲述用户画像时,举过一个非常有意思故事来比喻。
而对于课程设计的讲师,草地和羊群的理解会稍微有点不同。
* 如果需要羊群留在草地上,首先第一条是草地的草足够吸引。如果草地没有草,那就不可能留住羊。而且羊本身是不受控的,自主性强,尤其是现在竞争激烈的现在。
* 草地是作为课程开发者可以控制的,也是生存的根本。有了充足的资源和扩展,扩大自己的草地。适当的做好宣传,会吸引一部分的羊来草地。一旦羊群尝到甜头,自然会选择留在草地,甚至会宣传你的草地。
* 站在羊群的角度,第一条就会提出疑问:凭什么?
* 凭什么包括很多,比如凭什么是你讲?凭什么要来你的草地,你有什么吸引我的东西吗?凭什么你觉得对我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