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你有没有遇到过和男女朋友这样的对话,在对话里你们各自说着自己的话,最终不欢而散。我和老公就有这样的对话,我问老公:“为什么不接我电话?”他说:“我没有听到啊。”我:“没有听到是理由吗?为什么不想着主动联系我呢?” “他:“以为快回家了所以没有看手机啊。”愤怒的我:“为什么总是以为如何啊,真是懒得理你....."于是对话不欢而散。在这个对话里我们都只想着自己的逻辑,觉得自己的逻辑非常合理,却没有试图去理解对方彼时彼刻的心情和立场。沟通也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第5个习惯“先倾听再被听”里提出了同理心倾听(empathic listening )的概念,同理心倾听和同情并不相同,同情是一味的认同你的判断,点头附和。而同理心则是从心底真正的感受你的情绪,主动被说话人影响。不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听,不打断对方。他认为同理心倾听是人际关系中双赢的重要条件,它能够给情感提供氧气,让人打开心扉,简直可以说是战无不胜的武器,是一把万能的人心之匙。
如何做到同理心倾听呢?我们首先来看看人们惯常的做法,就拿文章开头的这段对话为例。我一开始先指责对方“为什么不接我的电话?”(我的语气中已经带有了指责和论断,我并没有去想此刻对方是什么样的想法和状态。“他的回答是:”我没有听到啊。”(并没有注意我的心情和感受,只是表达自己的视角)我:“没听到是理由吗?为什么不想着主动联系我呢?”(再一次忽略对方的感受和逻辑,强调自己)他回答:“以为快回家所以没有看手机啊。”(为自己辩解,继续忽略我的情绪)我愤怒道:“为什么总是以为如何,真是懒得和你理论。”(放弃讨论,没有达成共识)。在这段对话中,两个人都犯了没有共情倾听的错误,我们都准备着回答自己的话,急着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都没有第一时间体会对方的情绪,如果对话用共情的方法表达呢?那或许就是这样的。我:“你一直没有听电话,我很担心,你遇到什么事情了吗?”(表达我的担心,陈述打电话的事实,请对方说说他的情况)他:“老婆抱歉啊,让你担心我了,我是因为没有听到。”(说出了我的感受,并对我的感受做了反馈--抱歉)我:“我确实会担心你,那么可以把手机调成振动和铃声同时的模式吗,这样即使在路上听不到电话来了也能感到振动,或者你可以想想有什么办法不总是漏接我的电话。”(给出建议,替对方设想)他:“好的,我会按照你的方法做。这样就不会让你担心了。”(理解了我的感受,并对此有所行动)
我们看到在交流中,去理解别人的感受,用自己的话重新叙述一遍他人的情绪,并对这一感受做出反馈是非常好的共情倾听方法。这让人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重视,好像情感获得了氧气一样,共情的倾听是在为两个人的情感账户储蓄,增加信任感,降低沟通的成本,让沟通敞开心扉,更加顺畅。
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第五个习惯就是“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先去理解别人,再寻求被理解。上篇文章讨论了如何双赢,双赢需要勇气和深思熟虑的平衡,那么这里去理解别人就是深思熟虑,获得别人的理解就是主动出击,需要的是勇气,平衡倾听与寻求理解其实就是在寻求双赢。当我们能够用共情倾听别人的感情时,我们就已经打开了进入人心的钥匙,已经在为双赢做准备了。
百日写作计划:【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