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一段时间,很明显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很焦虑。
孩子的学习上:
平常和小朋友的妈妈们有交流一些各自的育儿情况。尤其是在听到她们说起各自的孩子报了这个班报了那个班,想想自己的妞,几乎处于“放养”的状态,不免有些焦虑。
大部分的孩子都报了拼音班,数学班,妞我一直没报,最后按耐不住那颗焦虑的心,买了本书,自己有空时教一点,想不到妞认识一些之后,会很有兴致地拼出来,她自己倒是很有学习的热情。
对于数学,原本幼儿园有学珠心算,我觉得挺好的,10以内啊20以内什么的,我压根没想过还要去另外报班学习,上小学了老师们自然会教吧,后来今年幼儿园老师说珠心算不教了,因为有些家长觉得没用,反对学珠心算,这样看来幼儿园也是蛮为难的。其他小朋友基本10以内的加减是小菜一碟,有的都学到100以内了,我听完也是在心里默默地感叹:难道这就是差距吗?妞现在可就是10以内,还是幼儿园教的…
去年的时候,对于这些,我真的动摇过,害怕以后会“输在起跑线”上,也去问了几个辅导班的情况,最后自己内心的一个声音一直在抗拒:到时间这些文化课自然就会了吧。也就作罢了。
今年再听到这些消息,我就比较淡定了,没什么太多的想法,顺其自然吧。
生活上:
我们在这里是租房住,但是去年看着也在这里的朋友、同学们陆续买了房子,或者租住的地方很不错,每一次我带妞去玩的时候,回来,妞会说自己也想住大一点的房子。曾经朋友的小孩来过我们住的地方后问我:阿姨,为什么你们房子那么小呢?隔了一段时间,又问:阿姨,你们的房子还是那么小吗?小小的孩子问题倒是很直白啊。记得当时,我有那么一点点的尴尬。每一次从她们家出来之后,我心里会有那么一丝地失落。
那一段时间,我会在妞爸面前念叨她们住得好,我们也搬条件好一些的房子去吧。说了几次,妞爸不耐烦地说:以后你们别去她们家玩了。妞爸如此直接地回应,让我意识到,我这些念叨大概给了妞爸很大的压力吧。我怎么把自己放在了这样一个位置上。再后来去她们家玩的时候,我的心态就平和了,觉得没什么了,也就自然没有再在妞爸面前说什么了。
旅行:
朋友圈最多的就是晒吃、晒娃、晒旅游,去年,我真的很羡慕那些能不时带着娃出去旅游的朋友们,很希望自己能时常带着妞到处旅游。每看一次朋友圈,我就焦虑一次,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工作性质,我们不太可能时常带妞出去旅游,有也是法定节假日,而那些日子对于人满为患的场景,我们却是巴不得远离的。
后来看到一位朋友的一句话,大意是“即使不能时常出去旅游,也要每天把日子过得像在旅途中”。这句话触动了我,改变不了现状,却可以改变心境啊。一开始我采取不太看朋友圈,既然每看一次朋友圈,我就焦虑一次,那就先把朋友圈给“戒”啦,把这些时间花在看书上,来得更益身心健康。等心态平复了,再偶尔刷朋友圈的时候,我带上的是一颗“随喜”的心了,没有再焦虑了。
我这些对孩子学习的焦虑,对住房的焦虑,对不能时常带娃旅行的焦虑,所有的这些焦虑,都是因为“比较”,我拿自己没有的和别人有的比较,这样看到的一直只有不知足,欲望永远无法满足的感觉,焦虑感也就越来越严重,自我感觉也很糟糕。
这一年的变化,才真正体会到那句“痛苦大多来源于比较”,幸好,我及时收了那颗躁动的心,多看看自己拥有的,欲望少了,不比较了,心态自然而然地变得平和一些,整个人感觉都阳光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