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早餐时,姬老师问我:“昨天淑馨妈妈来接淑馨的时候有跟她说淑馨流鼻血的事情吗?”我想都没想,就说那个时间我没在去做饭了,是君霞送的孩子们。
刚说完,我突然觉得好像哪里不对。是的,那个时间我是在的,我看见了淑馨的姥姥来接淑馨,我也去提醒了淑馨,但是只进行到了这里,确切说是君霞送的淑馨。于是,我又告诉姬老师是淑馨的姥姥来接的淑馨。
虽然我正在吃饭,但是我的脑子里已经开始回想刚刚的事情,姬老师问的问题,自己的回答,自己的模式,很快出现了很多的点。
首先,我在听到问题的同时,没过脑子就回答了。曾经有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别人一问什么,我会立马回答,那种感觉是非常确定自己说的没错,再一想就发现自己说的不准确了,又想去重新说一下或者补充一下。还有一种情况是,别人一问什么,我不会立马回答,我会思考,思考一些时间后才可以回答,慢半拍,会给别人带来不尊重他或是忽视他的感觉。很多时候我都希望自己在听到别人的问题时,能够有一个有智慧的回复。
第二,昨天淑馨流鼻血的事情我是知道的,但是我没有放在心上,所以我忘记了。我不知道如果我送淑馨的话会不会想起来和淑馨的姥姥说一下。如果我没有忘记,我会提醒君霞和淑馨的姥姥说一下,如果我没有忘记,我会和淑馨的妈妈以电话的方式说一下这个情况,但是这些我都没有做,所以确实是没有把这件事情当回事。
第三,我没有询问君霞在送淑馨的时候有没有和淑馨的姥姥说这件事情,所以在姬老师问我这个问题时我是不知道的,感觉我的回答是答非所问。我问自己,到底有真正地去关心和爱孩子吗?孩子受了点伤自己说忘记就忘记了,仿佛没发生过一样。难道不应该和家长说一下情况吗,家长看到后不了解情况会不会担心?如果今天姬老师没有问自己,是不是就这样过去了?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犯了错误,没有做到助教的职责。自己还觉得自己做的挺多,但该做的事情还没做完呢。
就这件事情来说,其实如何回答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件事情有没有做。如果做了那回答自然就会是肯定的坚定的,如果没有做就会呈现出很多的状态。
那一刻,我觉得姬老师的问题可能是一种随口的问题,但也可能是一种提醒和点醒的问题。回想之前,在平日的工作和生活中,姬老师会问我们很多的问题,也许那时自己只把问题当问题了吧,回答过就结束了,没有过多的思考,错过了可以成长的机会。这种方式让自己思考,看见自己,了解自己。
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