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人的烦恼,只是一个想法,不一定事情有多糟糕,而是想法很悲观。
朋友小凡,婚后常常难过。先是觉得老公贪玩,不思进取。别人都在削减脑袋往上爬,他却天天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后又在产后患上产后抑郁,不适应小生命的到来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婆婆闹别扭,觉得各种生活习惯都不能相融合,育儿理念又相差千里,月子里哭闹过、沮丧过,甚至危险到感觉就要活不下去了的地步。
后来,自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和朋友聊天,不停地读书,通过各种方法调整自己。最重要的是,她本以为不思进取的老公始终坚定地陪在她身边,帮她分析症结,为她宽心解难。终有一天,她幡然醒悟,看着为了让她舒心情愿当夹心饼干的老公;望着婆婆为了孙子和她忙碌的身影;听着可爱的儿子咿呀学语的稚嫩声音。忽然觉得,曾经以为的种种痛苦恰恰是幸福的每一个瞬间。
小凡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态度。老公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为了升官发财在业余时间仍不停地加班,而是顺应自己的爱好弹琴唱歌。曾经总埋怨他不务正业的她忽然记起当初恋爱的时候,他们就是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才互相吸引的。为何婚后,美妙的音乐反而成了阻碍他们幸福的屏障呢?小凡开始鼓励他弹琴,两个人一起录歌。意外的是,他们的宝贝也在爸妈的带动下愈发地对音乐敏感,小小年纪就能在爸爸的伴奏下开口唱歌。
对待婆婆她试着理解,将心比心的同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在委屈难过的时候就借故出差躲避一两天,和朋友聊聊天,和老公诉诉苦,事情也都没什么大不了。
似乎就在一夜之间,她的生活从艰难的维系变成了幸福美满。
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听过一个讲座,是一位心理学教授的讲课。她说有时候所谓的小矛盾也只是自己内心的不平衡所导致的。
教授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在家住,儿媳妇周末也常常回家。有一次教授在厨房忙着做饭,儿媳妇正巧从外面进来,看见婆婆做好的几个菜已经摆在桌子上了就顺手捏了一块肉塞进嘴里,还不停夸赞婆婆的菜做的好吃。婆婆心里顿感不悦,觉得大家都没有回来,饭也没有完全做好了,你一个晚辈进门不仅不帮忙还上来就吃非常不礼貌。但她当时没有表现,后又转念一想,如果今天尝菜的不是儿媳,而是女儿会怎样?自己估计不仅不会生气,还会因为自己做的菜符合孩子胃口非常开心,看孩子嘴馋的样子定会觉得非常可爱。
随即她便释然了。其实自己从内心深处并没有真正把儿媳当女儿,所以才会有不舒服和看不惯。同样,媳妇看婆婆也一样,很多事情如果是亲妈做的也许就不会计较,换做婆婆难免嘀咕。
工作那年遇到一位老师,为人随和,讲课生动,看起来像未经风雨般单纯快乐。后无意中听说,她中年丧女,曾一度消沉崩溃。是一次她带孩子外出时,由于自己的疏忽出了车祸,孩子没有救过来。在一次讲课中,她竟坦然提起往事,谈起心路历程。那时的她无限自责和愧疚,日日以泪洗面,自己也很想随孩子而去。后来在丈夫的劝说下,放弃了先前的工作去医学院主修了心理学。汶川大地震的时候,自告奋勇进了医疗小组参与了营救心理疏导。自此以后,她逐渐走出丧女之痛,很多问题思考清楚。自己在内心放过自己,已逝去的人除了缅怀没有办法,孩子也不希望妈妈为此痛苦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