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位元德皇后李氏(944年—977年)。元德李氏为镇州真定(河北正定市)人。其父为常山郡王李英。
元德李氏从小有容德,赵匡胤听说了她的品行后,替赵光义提亲,让赵光义迎娶了元德李氏,元德李氏嫁给赵光义,我们不清楚具体是哪一年,但肯定是在赵光义封晋王之前,而且肯定不是正妻名分,应该是赵光义的侍妾之一。笔者为什么这么说?
古人的婚姻制度,其实也是一夫一妻制,所不同的是,古代一夫一妻制有附属品,那就是允许有条件的男人迎娶侍妾!皇帝正妻称“皇后”、妾称“嫔妃”;亲王正妻称“王妃”、妾称“侧妃”;其他王公大臣和平民百姓的妻妾各有称谓,在此不赘言。
赵光义的第一位正妻是尹氏,尹氏死后第二位正妻是符氏,符氏死于公元976年1月,此时,元德李氏最起码在赵光义身边待了十年以上,因为元德李氏于公元966年替赵光义生育了儿子赵元佐。
元德李氏为赵光义生育了五子二女,但只有赵元佐和赵恒长大成人,赵恒便是赵光义的皇位继承人宋真宗。
元德李氏在赵光义身边多年,又养育了多位孩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赵匡胤生前,封元德李氏为“陇西县君”。赵光义即位后,她进封“陇西郡夫人”。赵光义即位第二年,元德李氏薨逝。
元德李氏的儿子宋真宗赵恒即位后,追封母亲元德李氏为“贤妃”,号为“皇太后”,有关机构给她上谥号为“元德”。公元1013年秋,宰相王旦率群臣上表请求,将“皇太后”尊号中“太”字减去,因此“元德皇太后”最后定格为“元德皇后”,同时,元德皇后的神位牌升祔太庙,神位牌放置明德李皇后之后。李氏能够成为皇后,全仗于儿子赵恒后来成了皇帝。
因此,赵匡胤驾崩之日,元德李氏虽然在世,可并非赵光义的正妻身份。笔者啰啰嗦嗦介绍赵光义的妻子,目的便是证明,赵光义对王继恩、程德玄所说的“家人”,不包括他的妻子。
没有正妻,还有侧妃(侍妾),以赵光义晋王尊贵身份,侧妃应该不止一位,赵光义所说的“家人”,有没有可能是那些侧妃?
赵光义的第二位正妻符氏死后,元德李氏并没有被扶为正室,赵匡胤反而为赵光义聘元德李氏。另外,元德李氏死后,赵光义也没有像对待尹氏和符氏一样追封“皇后”,甚至没有将元德李氏进封为“妃”!由此可知,元德李氏在赵光义心目中的地位并不高,尽管她为赵光义养育了几位孩子,若非其中的儿子赵恒后来做了皇帝,元德李氏的封号,绝对不可能是“皇后”尊位!
即便是对生了五位子女的元德李氏,赵光义也不重视,其他生养不多子女或者没有生养子女的侧妃,赵光义会重视吗?答案不言而喻!在这紧要关头,赵光义会和自己不重视的侧妃商议吗?进一步说,侧妃有几位,他赵光义又选择谁商议?或者共聚一堂讨论比天大的敏感话题?显然不现实!
因此,赵光义所说的“家人”,也不可能包括侧妃(侍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