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2. 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以“青春成长”为主线,结合法治教育,共设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
(关键词:生理与心理变化、独立思考、异性交往、青春创造)
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
(关键词:情绪管理、情感体验、传递正能量)
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
(关键词:集体生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共建美好集体)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关键词:法律作用、法律保障生活、法治意识培养)
3.核心素养目标:
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认识青春责任,培养集体观念。
法治观念:树立法律意识,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健全人格:学会情绪管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特点:七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初期,自我意识增强,情绪波动较大,对集体生活和法律知识的理解需逐步深化。
学习基础:已掌握基础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则,但对法治的深层含义缺乏系统认知。
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法律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如何引导学生在集体中平衡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理解青春期的身心变化特点,掌握情绪管理的基本方法。
认识法律的作用,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自身相关的法律知识。
2. 能力目标:
学会用理性态度处理异性交往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生活案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积极向上的青春态度,增强集体归属感。
形成尊重法律、遵守规则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1.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如校园欺凌、网络使用规范)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活动体验:组织“我的情绪日记”“班级公约设计”等实践活动。
合作探究:开展小组辩论(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哪个更重要?”)。
2. 资源整合:
结合视频资源(如纪录片《守护成长》)、社会新闻事件辅助教学。
邀请法治副校长开展“法律小课堂”专题讲座。
3.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分层任务(如基础题、拓展题)。
五、教学进度安排
1-2周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 绘制“青春成长树”手抄报
3-4周 第二课:青春的心弦 辩论赛:“异性交往的利与弊”
5-6周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 情景剧表演:如何应对同伴压力
7-8周 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 “情绪管理小妙招”分享会
9-10周 第五课:品出情感的韵味 撰写“感恩日记”活动
11-12周 第六课:“我”和“我们” 设计班级文化墙“我们的集体”
13-14周 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 模拟“班级矛盾调解会”
15-16周 第八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案例分析:未成年人保护法实例解读
17-18周 第九课:法律保障生活 法治知识竞赛
19-20周 | 期末复习与综合评价 学业成果展示、学生自评互评
六、评价方式
1. 过程性评价(40%):
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表现、实践活动成果。
2. 终结性评价(60%):
单元测试、期末闭卷考试(侧重案例分析题)。
3. 特色评价:
通过“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的德育表现和进步。
七、德育渗透
结合“学雷锋日”“宪法宣传周”开展主题班会,强化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如普法宣传),在实践中深化知识理解。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
每月进行教学小结,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注重收集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素材。
备注:本计划需结合学校实际校历和具体学情动态调整,建议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宣传青春期教育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