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发生改变,胆囊结石与胆囊炎已经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胆囊切除术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通常医生总会说没什么影响,但一部分病人会出现化学性 消化不良,比如说食欲缺乏、腹部不适、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并且脂质代谢紊乱,造成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其他疾病。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先来看看胆囊的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胆囊在人体中起到储存和浓缩胆汁、 并且收缩胆囊排出胆汁的作用,它本身并不能产生胆汁,而产生胆汁的部位是肝脏。
肝脏每天会分泌800-1000毫升的胆汁,在非消化期,胆汁大部分流入胆囊内储存,胆囊可以吸收胆汁中的无机盐和水分,使胆汁浓缩4~10倍,从而提高储存效能。在进食35分钟后,胆囊收缩,胆汁经由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参与日常饮食消化。
胆囊切除后,患者原有的胆囊浓缩、储存和排出胆汁的功能缺失,餐后胆汁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另外,胆汁对胰酶的作用减弱,无法彻底消化脂肪类食物,通常会导致消化不良,在进食含油脂较多的食物后更为明显。
胆汁还具有乳化脂肪的作用,也就是帮助分解脂肪,还可以将某些代谢产物从肝脏排出。
当切除胆囊后,这些功能几乎不复存在。
没了胆囊,胆汁没有地方储存了,肝脏生产胆汁的量少了,只在有需要的时候分泌胆汁。所以一有需要,身体就通知肝脏运作,大量生产胆汁。肝脏的负担被额外增加了。
加上缺少了胆囊对胆汁的浓缩作用,使进餐后进入肠道的胆汁浓度和量下降,对脂肪的消化能力明显减弱,进而影响到整个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脂质代谢慢慢就紊乱了,日而久之,高血压、高血脂的症状就来了。
所以,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器官,既然存在了,就是有道理的,且切且珍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