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周写了篇碎碎念,同事向我截图举报说,谁谁谁看了你的文章,表态说绝不看好你。
我跟同事说,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人家只是说不看好我,又没有人身攻击,我为什么要炸毛呢,更不会上去哈人家。而你不对的地方在于,对我表示善意与鼓励的人,数量是“不看好”的50倍,你特意给我看一条负能量又语焉不详的评论,既不是鞭策,也并非警醒,就是让我皱皱眉而已。何必呢。
至于为什么不看好我的理由,当然都是老一套,诸如“理想主义,文艺情怀,任性,孤僻,缺乏商人气息”。但我不是说你们啊,我是说全天下的人,都是势利眼。
一个人成功了,他所有的任性与孤僻,理想与文艺都被美化为别具一格的成功特质。一个人没成功,同样的特质就是他注定失败的铁证。
2、
最近跟VC,FA聊得很多。我们聊到一件事,很多特别红特别火的产品,在创立初期,创始人其实想不到它能做这么大,最后为什么会做大呢,除了创始人厉害之外,主要的原因是恰好符合市场的潮流。甚至于创始人自己也想象不到,市场的潮流能将产品推到如此高度。
这就是雷军雷师傅所说的“风口”。
我把产品分成三类:“不成功的,存活下来的,成功的。”不成功的理由千奇百怪;存活下来,则往往得益于创始团队过硬的素质;然而成功产品又是另一回事情,无一例外的,它们都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上,把握住市场中潜伏的机遇。当市场中暗流涌动,成功产品的切入就像对准了位置的钻井一样,就那么一下子,石油喷射而出。
3、
一位VC讲了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他说,一家创业团队在天使轮备受挫折,BP被嘲笑,创始人也不被看好。后来他们中途转型,放弃了第一份BP的方案,从另一个角度切入,一击而中,大火燎原,很快获得千万美金投资。随后VC再见到创始人,吃惊地发现他“整个人都变了”,脱胎换骨,气场十足,从拿着BP满城跑的无名小卒华丽蜕变为“A类创业者”。
我不能讲这款产品新贵的名字,而它成功的主要原因,VC和我一致认为是切入角度巧妙之极,释放了市场的暗流。
VC还讲了另一个故事,另一家老牌创业团队,一开始只是因为创始人的个人爱好下场玩玩,但在5年内连续遇到三波市场大潮,产品定位恰好能与时俱进。抓住第一波之后身价倍增,第二波和第三波却没有玩好,即便如此,被浪潮推着往前走,现在也足以在新三板上市。
我对这款产品的评价并不高,战术能力平庸,但他们活得滋润,我却仍然在挣扎求生。
4、
我的运营合伙人莱拉小姐说,我们蝉小队啊,战术能力相当的强悍,做产品,做内容都是业内一流的强兵,就是战略不太好。你这次去谈融资,如果VC喜欢你的新想法,那我就安心多了。说明战略上会比以前更准确。
她说的战略,其实也就是对大方向的洞察力。
昨天淘在路上宣布倒闭,意味着从2011年到2016年,5年内新成立的toC端的旅行创业团队全军覆没,几百个团队,几亿美金投资,全部化为乌有。淘在路上是我们中间做得最大,走得最远的,而那些还活着的也奄奄一息,难逃一死。
这说明什么?说明移动互联网的旅行市场是一个贫矿。这个市场在5年内没有出现任何了不起的市场机遇,可能是根本没有,可能是没人发现,也可能是目前的市场软硬件环境无法孵化出机会,得等到下一次软硬件变革时,才有人一跃而起。
回到我自己的话题,我是一个典型的不成功的创业者,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我的个性使然,而是我进入了一个贫矿市场。这个市场唯一不大不小的机遇,是2012-2013年的轻攻略,被老字号的蚂蜂窝和穷游抓住了,但我因为各种狗血原因,拖延至2014年进入攻略市场时,时间窗口已经关闭,蝉小队的战术能力无从发挥。
所以,如果我还没有离场,我还想再打一场,重点不是如何反省个性缺点,而是如何找到并凿开市场暗流。
毕竟环境的巨变能改变一个人,涓涓细流的苦难却不能。
5、
讲这些话,并不意味着我变成了一个追着风口跑的投机创业者,不不不,我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最终结果如何,取决于我看准的方向是否在风口上。
是,就飞起来;不是,就倒下去。
所谓互联网创业,如同海盗寻宝之旅。这事儿看能力,看个性,尤其看命,看祖上积德……
互联网创业的残酷之处就在这里,你的命运由你的时运来决定,踩中雷,还是钻开油井。雷师傅的风口论是他几十年IT生涯的总结,真正能听懂的人又有几个呢?
一命二运三风水,据说,是丁磊信奉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