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看似很常见的题材“校园欺凌”,却不得让自己意识到很多问题。期间一次次仍不住的泪水,不仅仅是对电影情节中男女主角的同情,更是对这个社会频繁出现类似事件的心酸和恐惧。虽然在电影的结尾,让我们明白现在法律、学校和社会都意识到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严重性,可是细想,这样的措施真的能有效避免吗?这些事件发生真的只是因为一个个孩子的不懂事,对人言可畏的轻视吗?不,在我看来,这是科技、经济发展过程中携带着的病毒,这个病毒在不断的在蔓延和铺展;除去病毒不是当发现某个地方出现病毒了,才去清理,而是寻根病毒的源头,从根源上把病毒彻底消灭。所以通过这种法律的武器保护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只是相对有效的措施。
借着在电影中感受到的情绪,我想起了自己在微博上看到的一桩又一桩的校园欺凌,我感受到的是一个个在受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心理逐渐变得扭曲的人,有的只是渴望关注、有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消遣,还有的是变相的发泄自己的心理压力等等……有时候你看到真实心理的他们,你会觉得可怜,但是说句真心话,这些可怜又可恨的人你通过法律的武器真的能让他们意识到他们行为对别人的伤害吗?虽然他们是时代的受害者,但是却不应该通过其他方式去继续伤害别人,对于已经被影响的毒苗,应该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还未来到世上的下一代,我们要做的是尽量给他们创造正能量和健康的心理环境,加强心理认知和成长意识。
如何创建这样的环境?如何加强这样的教育?首先得意识到残害这些孩子的是什么?在我看来,是时代发展中带来的副作用,因为随着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父母、学校对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只意识到起跑线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孩子在每个年龄段成长的心理认知。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需要教师资格证,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心理行为,但是他们却忽略他们这一任老师的重要性,忘了教授孩子成长认知,忘了自己是一名时时刻刻的“教师”。更可怕的是,他们不仅忘了自己老师的身份,还有着不知从哪儿来的心理和思想,影响了孩子,扭曲了孩子的心理。而老师是孩子生活环境中陪伴最多的教育者,他们看重的是能否考上重点大学,却没意识到学生在这个年纪的叛逆和对他们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在我看来光靠这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治标不治本,应该在不同阶段给不同年纪的孩子提高最基本的心理认知才是掐断源头的最好方式,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和忽略不是有心,而是生活的压力。让父母学会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即使是一分钟的关心,偶尔的言传身教和思想引导都是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每个阶段学校和老师的心理教育也尤为重要,要纠正孩子从生活和父母接受的错误的思想理念,端正生活态度和为人处事。
虽然知识教育基础很重要,但是心理认知也尤为关键,毕竟我们都知道有知识的‘罪犯’远远比文盲更让人害怕和恐惧。
观《少年的你》心得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少年的你》这部电影前一段时间大火,今天看完了,演员演技在线、剧情紧凑、还有社会启发价值,还是非常值得一看。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