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有事要请朋友吃饭,人不少,想了一下觉得还是火锅最有气氛,围炉团坐,可以吃很久,如果是点菜的,好像吃完了,局就散了。
我有时候也会一个人去吃火锅,我喜欢在周末的早上去看早场的电影,然后中午就近吃饭,一个人看电影和一个人吃火锅在很多孤独列表里都榜上有名,好像是件无法忍受的事情,但事实上一个人可以获得更专注的感觉,专注于电影本身,专注于火锅本身,你也可以试试看。
最近因为出差等原因跑了好几个城市,从天南海北的火锅之间,感受到了不同的城市性格。
02
说起火锅,你想到的第一个城市是?
对我来说,是重庆。
火锅是重庆这个城市的强烈标签,我在重庆待了两天,好像除了火锅,正餐就不知道该吃什么。也吃了一顿点菜的,但似乎不够“重庆”,但是仔细想来,重庆人也不是天天吃火锅的吧。
重庆火锅的风格和这个城市一样浓烈。我去的时候刚好是7月中,39度的气温,体感温度就40几度了,完全无法出门,于是我们都在晚上活动,其实晚上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只是避免了阳光直晒。
重庆火锅的辣是出了名的,我虽然自恃能吃辣,也只敢点个微辣。而和我同去的上海和江苏小伙伴就只能浅尝辄止,清汤为主,辣锅为辅。每次吃完不久就得跑厕所。口腔和肠胃都会经历一场辣的洗礼,但是又非常让人欲罢不能。就算不吃火锅,点菜也几乎全是辣的,我的上海小伙伴一边灌水一边摆手,“不行不行,好吃是好吃,但是真的受不住”。
重庆人也是这般直爽泼辣。之前看四川话和重庆话的对比,就觉得很有意思,四川话更绵,重庆话更冲,短促有力。
重庆人很热情。我们从高铁站做出租车,司机遇到开车横冲直撞的也会脱口而出地骂几句,但是转头又兴致勃勃地和我们聊重庆了,介绍了很多景点,直接帮我们把行程都安排好了,还介绍了几个吃火锅的地方,一路上给我们指网红景点,还跟我们吐槽重庆现在是抖音网红城市哈哈哈。总之和司机聊的一路非常轻松愉快。
我们在洪崖洞准备去解放碑,看导航看得十分懵,因为看着直线距离很近,但是似乎要绕路。正在我们踌躇之际,旁边有个大姐问我们要去哪?我们条件反射性地防备,没有说话,她笑了一下说,我是导游,可以给你们指指,于是我们说明了目的地。她说,洪崖洞上11楼出去过了马路再走一走就是了。嗯……当时我的内心是震惊的,什么?上11楼过大马路?洪崖洞里人可是非常多,要是我上去了没路我会很想打人的,于是将信将疑爬上了11楼,因为电梯人太多了,所以是爬的,楼道里人也很多,越往上感觉空气都稀薄了。嗯……然后上去以后,发现还真是一条大马路……所以说,在重庆导航是真的没有用,毕竟是魔幻立体都市。
总的来说,我觉得重庆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城市,总在打破你的认知,惊喜就在11楼外的大马路上,就像重庆火锅一样,直接地冲击。
03
最近还去了趟北京,朋友特地推荐了北京的涮肉让我去尝尝。刚从重庆回来,一下子还没从火辣的火锅里缓过来,一下子扑进老北京涮肉,对比鲜明。
老北京涮肉,汤底和重庆那种鲜红漂油完全不同,清汤飘着几个葱段。北京的羊肉是极好的,这样的汤底能够突出羊肉本身的鲜美。
蘸料也很不同。老北京多用麻酱,不是重庆花椒那种麻,而是芝麻。也有辣椒,不过通常是飘着辣椒段的油,辣味不怎么明显,香味更浓一些。
老北京涮肉很适合在冬天吃,有一种温和地暖人心脾的效果。去年冬天去北京出差,走在路上裹紧羽绒服还是觉得寒风刺骨。活动结束后一群人去吃羊肉火锅,幸福感爆棚,任凭屋外狂风大作,我有一个小热锅的安心。我想这也是北京给人的印象,不浓烈,但值得慢慢品味。我在北京的朋友说,从大学待到现在,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因为它兼容并包,非常多元。
北京给我的感觉是,不管世事沧桑变化,我自矗立。因为这座城市经历了太多的变革,承载了太多故事,而现今又拥有多重的职能,就如同那一锅汤,承载各种食材,突出其本味。
04
写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特意去查阅了一些关于宫廷火锅的资料,火锅在清朝是皇家的热门菜品,尤其是乾隆帝,是火锅的头号粉丝,慈溪太后也有自己的火锅偏好,菊花火锅颇受女性喜爱。
中国的火锅不止重庆和北京,还有与重庆火锅一样声名远扬的四川火锅,有主打牛肉的潮汕火锅,还有我们云南的菌菇火锅等等,因地域的不同而打上不同的城市烙印,食材也花样百出,但始终是天南海北,男女老少的中国人都喜爱的饮食方式,随着翻滚的汤底,流转的一个又一个餐桌,一次又一次相聚。
周末又要和朋友约火锅了,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