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过的话,一旦刻在听者的心上,他们不会更新,亦不会发掘你观念的变化。在你没有继续表达或表达清楚的时候,你对他人的印象并没有与自身变化相同步,一段时间后,你自己推翻了你之前的观点,但别人并未发觉,还停留在你之前的观点上,所以才会有误解与鸿沟。
很多人都知道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但短时间的变化很难被人发觉,时间过短会被认为不稳定。时而会出现不被人愿意相信的变化,因为那可能与他们之前的某些东西想冲突,比如利益,站位和团体。
人一生都在表达自己,每个阶段都不一样,能被人发觉出真实的自己就不会感到孤独。有一天,你发现别人对你的认知和你对自己的认知不一样,不论是他人的看高还是小瞧,你都清楚的知道你自己的样子,然而很多时候,会被他人带偏,所以你更需要一些独处的时间来看清自己。
相比谨慎表达观点的人,我更佩服准确表达观点的人,一般而言,长者的观点相对成熟和稳定,也许好几年都未曾改变,那是时间的积累。但事无绝对,思想的深度与年龄之间有关,但也可以无关,有些人活了一辈子,认知从未改变,固执的坚守自己认定的“真理”;有些少年的认知深度堪比老者,虽未成熟,但耐人寻味。这就是人的有意思之处,所以我听过很多为人父母者从自己的孩子身上学到了他们那个年龄也没有参透的道理,真正的人,应当谦卑而自信,谨慎而大胆,独立又不失团体,内化又注重表达。这可以与年龄无关,与职位无关。
行走在矛盾的边缘,才能感受得到其中的区别。
越想清楚的表达,越表达不清楚,这个时候,你的初步想法,需要一个不在你思维圈子里的人的审视,他们会给你柳暗花明的感觉,所以需要那么一个人,或者更多的人,那些有效观点的集合,才能产生矛盾,发现矛盾才能发现问题,才有了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不然你为什么要做一件事情呢?
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才会理解很多人和事,自己便不会活的那么累。能够使他人对你的印象与你自身保持一致,那得需要多强的表达能力和时间观念,至少目前,我认为这不大可能。
很多的东西,有趣的是那个时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