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的球球正是学习语言的阶段,好奇心很强,模仿力也了得。对听到的新鲜话语,总是觉得新奇,进而自以为是地鹦鹉学舌。
而任何东西好像就有那样的特质,小的东西就好玩,好看,让人觉得好开心,而大了就索然无味。
小猪小猫小狗,甚至小老鼠,都让人爱怜。小桌小凳小书,甚至小棉袄,都让人喜欢。更别说会说话、会做事、会与你互动的小人了!
大家看过《家有儿女》的都有感觉,古灵精怪的刘星是大家的最爱,那小子眼睛咕噜一转就是个“坏”点子,小嘴里说出的话总是让人忍俊不禁,即便是做了坏事,也让你生不起气来,即便手举起来,也拍不下去。
可长大后再拍的片子,就没有那样的魅力了。那股惹人爱的劲头就像饭菜里的调料,多了就让人心花怒放,失去了它,就索然无味。
以后的球球不知怎样,至少现在看来还是挺逗人的,不由你不乐。
三岁的她虽然会说的话不多,但也有经典的口头禅。
“胡搅蛮缠”是出现频率最多的。这个词最先是出自我的口中。是用来说她的。
记得那是球球一岁多的样子吧,带她去游乐场。
那是初春的天气,天气挺冷,黄昏时分。球球穿了件毛衣和马褂。她玩完了电动转车,还要玩打弹珠。
当时我想,一是到吃饭的时候了,二是天气挺冷,怕她冻感冒了。于是对她说,我们先回家吃饭,吃完饭后添件衣服再出来玩。
可她就是不答应,任我讲道理,拖,拉,拽都不顶用,最后竟拿出小孩一贯撒泼打滚的那一套:我从她腋下扶她起来,她瞬势趴地上耍赖……
当时的那个狼狈呀!
说实话,我的两个孩子打小就从来没有过那样的作派。我挺生气的。但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坚持将她抱到电动车上带回了家。
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形。
我说:球球,小手抓紧。
她说,就不抓。
我说,吃完饭我们再出来打弹珠。
她说,不饿,肚子饱饱的。
我说,天气冷,到家穿件衣服。
她说,不冷。
……
想起曾子杀猪的故事,所以吃完饭,我又带她出来玩。孩子很高兴。
后来我牵着她的手,告诉她,刚才她的行为叫做“胡搅蛮缠”:不听大人的话,不听道理,在地上打滚……
我说的别的话,球球可能都忘记了,但从此以后,胡搅蛮缠这个词就与球球结缘了。
在外边,看到别的小朋友哭闹,打滚,她就会对我说:“奶奶,我不胡搅蛮缠!”或者说,“奶奶,那个小朋友胡搅蛮缠呢。”
球球口中频率第二高的词是“糊里糊涂”。大多时候是说我和她妈妈的。
那是她妈妈随口说自己的,被她听了去,于是,就成了她的高频词。
那次我和她做手工,我到卧室取剪刀,可转了一圈回来坐下,又忘了。就随口说:“咦,我去取剪刀,怎么就忘了。”
没想到她张口就来:“看你糊里糊涂的。”那样子真像一个小大人似的。让你惊讶于她的老成。
又一次,我去取老花镜,回来坐下,又发现忘了拿,又被她批。
……
秘密也是她的口头禅。
最先说秘密还靠谱,你问她盒子里面是什么,她说这是个秘密。
后来用的多了,她就将秘密泛滥开来,只要是自己不想说的、不想对你讲的都用“秘密”搪塞。
那天她从幼儿园回来,我问她,今天在幼儿园学儿歌了吗?
她想了想,可能是没有想起来吧,就回答:这是个“秘密”。
我心想,这样老用秘密一词,可不是个好现象呀!她不愿说时,或者不知道问题答案时,就用秘密搪塞,那样,我们就不会知道孩子学习知识的真实情况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九牛二虎之力,是近段刚学的。我告诉她,用好大的力气时,就可以说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她只记住了前半部分。
那天,我用了好大的劲儿拧瓶盖,我说,奶奶用了多大的力气呀?她说九牛二虎。
她还会尝试运用连词,来表达动作的先后与连贯性。
首先……
然后……
然后……
她还很爱问,不懂的词就问是什么意思。
一次,我拿着她买来的新玩具说,看,上面还点缀着银色的钻石。
她马上就问我:“奶奶,点缀是什么意思呀?”
我于是耐心给她讲了点缀的意思,并且用点缀一词给她说了两个句子。她乖巧地听着。
之后,我在说话时就有意用到点缀,她也就自然地学会了运用。
近段来,她还常跟着她爸妈鹦鹉学舌,他们说土话“qia ma”,她也跟着说;他们说“qia nie”,她也学着说。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问她知道啥意思吗?她只顾笑着,一遍遍学得更起劲了。
孩子的语言,是我们与孩子之间的重要纽带。我们应该抓住语言交流的机会,与孩子高效沟通,有意识地发展他们的语言,发展他们的思维,让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如此,才不负长辈们养育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