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童年对每一个人都是一生的牵绊,不论他是否为人父母,而如果想做好父母,那么就一定要正视自己的童年经历并学会与自己的童年握手,不论好与坏!感觉这句和一帆老师的分享同出一源,拿来做我的书写开篇。
我小的时候生活在西藏,所有的物资都是内地供应,在物质上,我们相对是富裕的,所以在我的记忆里没有贫穷的概念;也许是那时候的人都那样,也许是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两大家人,爸爸妈妈都要寄钱,反正在我的记忆里,虽然不缺吃,穿,但爸爸妈妈总会将“好东西”留起来,慢慢吃,或串门用,比如,爸爸妈妈会将苹果藏起来,只在我们生病的时候拿出来,有时候发现苹果开始烂了,才让我们吃,每次看到爸妈拿着好东西串门,我都羡慕嫉妒恨,我不理解爸妈的节俭和“算计”。
同样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姐姐和我,对待金钱的态度完全不同;姐姐的钱都是攒起来的,很少给自己买新衣服,也不太去旅游,但给家人花却是很大方;我和姐姐刚好相反,在我拿到工作的第一个月,我就给自己买了好几件新衣服,买我喜欢吃的食物,所有新出的食物,我都会买来尝尝,我会经常去旅游,买我心仪的东西,理由只是“我喜欢”,我享受花钱的感觉,我认为钱就应该是为我们服务的,不用很多,只要够我用就可以,妈妈经常说我花钱大手大脚,乱买东西。
我想,我和姐姐对于金钱态度的不同都是源于爸爸妈妈的价值观,只是我们做了不同的解读,没有对与错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