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11月3日,周五。
囡爸学校换了领导,改革成理科也有早读,今天他7点就得出发。告闺女,想搭爸爸的顺风车就7点走。囡选择放弃,吃完饭随后也自己去了学校。
源儿还酣睡着,想让他多睡会儿长长身体,7点半再叫吧。前几天摸摸脸,搓搓胳膊,醒了还要赖一会儿床。这两天到点我先打开天猫精灵,播一段早间新闻。小家伙清醒了,托着腮帮听,没有穿衣服的意思。7点40了,我说:“妈妈到上班时间了,想让妈妈送你去幼儿园就得立刻行动哦!想迟一会儿可以让奶奶送。”“我要让妈妈送!”很快穿上衣服洗漱,和我下楼。
平时有不少家长吐槽自家孩子——早上催起床:一遍叫不起,叫两三遍才不情愿地爬起来,眯着眼磨磨蹭蹭地穿衣服;
放学催作业:让他写作业,一会说喝水,一会说要吃水果,一会又说上厕所,半小时能写完的作业,愣是写了两个小时……
一开始,搬出“你再不快一点,老师就会批评你,警察就会抓走你”,还能吓唬吓唬孩子,可用多了,孩子免疫了,说什么都不管用。
家长也很纳闷:明明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督促孩子,怎么问题不仅没有改善,甚至变得更严重了?
在这之前,我想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会这么在意孩子的拖延问题?
很简单,因为你觉得,培养出一个自觉的孩子,是父母的责任。
道理放在孩子身上也是如此,不论是生活、学习、健康还是其他方面,如果孩子能意识到这些是自己的事情,并为之投入时,那离自觉也就不远了。
而我们追在孩子后面,催他起床、吃饭、写作业......时,孩子就会把这件事,当成是为父母、为老师做的,而不是为自己做的。
短期来看,孩子可能会在我们的督促下,变得积极主动,但从长期看,反而会让孩子形成惯性和依赖。
很多时候,爱得太满,反而会阻碍孩子成长的空间。结果就是:我们把自己搞得很累,孩子却没有变得更自觉。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让孩子自己权衡比较,终究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定,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当孩子从一件事中,看到对自己的“好处”时,他的自主动机也就产生了。
即使没有父母的监管,孩子一样会主动做好这件事情。
所以说,让孩子充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他才能更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事情,做父母的也会更加轻松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