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难以言说的心结。
走着走着,不自觉的走到今天,走到这份田地。碰到了多数年轻过的人曾遇到的问题,它很繁杂,至少我现在还没有理清。侯孝贤年轻时导演并主演的电影《青梅竹马》中,有句台词:“结婚不是万灵药,美国也不是万灵药”。好像当年的小侯,也碰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在当时还没有找到那剂可以治愈的药方。
近两年我报名各种个人成长相关主题的课程,面见导师,每次“症状”都有所缓解。缓解的同时,潜藏的“病毒”并未缴械投降,好似产生了抵抗药物的抗体,抗药性增强,它们在悄悄的屯兵休整并精心策划着下一次侵袭。所以,参加各类活动,报名诸类课程的效果越发微小。
我不得以重新坐下来思考,“万灵药”在哪?它好似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又好似远在天边,捉摸不到。
就像“别想那只大象”,我中了这个诅咒。虽然我很羡慕那些安然无事的主儿,就是悠然自得的跟着人群走,人群里多数人哪样我就追随着哪样,不思不问,不脱群。我也曾试图对这种苦恼置之不理,追随人群走。可是,非常遗憾,多次尝试失败,那种生活方式对我天然的排挤。不奏效,反而更加痛苦。
我不得以,也唯有沉静下来继续读书,输入,再输出,一入一出间以求能榨取点滴精华。一点一滴的点化我,打开我的心结。
懂懂曾在过去的文章中说过这么一句话:“写作看似很简单,一般人写10篇文章就掏空了。”可能会有人对这句话不屑一顾,我也是亲历过,才亲身体验到这句话的分量。虽然不乏有太多太多优秀的人可以做到,但如果让我向懂懂那样每天码6000-7000字,我做不到。或许,这就是作为人本身内在的厚度。虽然我平常也会表现出文绉绉的样子,东侃西侃的貌似懂得很多,阅历丰富。唯有我自己知道,乔装的表象下试图遮掩的轻薄。输出是对自己内在所掌握的知识,经验,技能,阅历的最好度量方式,经过度量,我真的很轻薄。如果low代表一个量级,显然我就在那个量级上。
《挑战拖延症》一书中,“完美是个梦”说过这么一段话:“过去当我工作时,右脑的创新功能和左脑的批判功能同时在运作,创新功能使我写下一两个句子,而批判功能立即开始挑刺,找出不完美的地方。由于我的完美主义倾向,需要改进之处就很多,我无法任由创新功能继续工作。停顿时,对失败的恐惧、对自己的过高期望又蜂拥而至,为了逃避这些,我又转而做其他的事情了。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无法开始,开始后又经常放弃的部分原因。”类似的纠结也同样的存在于当下我的身上。左右脑要分时协作,创作的时候尽情创作,梳理总结的时候精心的梳理总结,不在进行中纠结。
写下今天这篇文章,我想把自己推上一个新的舞台。在那个舞台上,我可以对台下看客置若罔闻,我只需要纵情舞蹈。或者,不需要看客。只需要一面镜子,能独自欣
赏。又或者,我需要看客,帮我指点差池,和我一同成长。但不管有没有镜子,有没有看客,我都不会再纠结,我需要纵情,陶醉其中。
台上的事,台下再议。甚者,生前的事,死后再说。
作者:郭小猛
感谢你花时间读我写的文章。读完后如果您能有收获,记得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哦,谢谢您。
如果你发现文中有纰漏,欢迎您随时指正。
文中涉及到的观点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可能不够客观,如果你有更好的观点或想法,期待你随时和我联系沟通。在此一并感谢!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
微信 | g u o m e n g 1 5 6 8
QQ | 8 2 3 1 5 2 6 6 6
新浪微博 | 郭 小 猛1990
微信公众账号 | 郭 小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