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梁宁借势模块的最后一讲, 如何跨越周期,“大成因周期,大毁也是因周期。”
两个没有跨越周期的案例:
柯达与惠普。
柯达错在那里:不动作。柯达是数码相机的发明者,但为什么雪藏这项发明,哪怕胶片市场萎缩也继续不变?
因为企业的领导者无法突破现有利益链的绑架。
柯达是胶片时代的受益者,如果从胶片走向数码,意味着全公司要从化学转为电子,不止业务转型,而且人力资源配置也要转型,利益格局要调整。
而核心利益层为了当下利益,主观忽视、抗拒周期的变化。悲剧就这样诞生了。
惠普错在那里:乱动作。从2000年开始,惠普连换4任CEO,进入了战略摇摆期,每个CEO为了短期看到绩效,做了很多大动作。CEO1买康柏,为了成为PC业的霸主,买过之后实际这个目的并未达成。CEO2决定做企业业务和手机业务,也花了大价钱并没成功,CEO3主张聚焦企业业务,把手机业务卖了,还要卖PC,但未成功。CEO4收拾烂摊子。
惠普当初成功的支点发生了变化:1,重视技术创新,削减研发投入之后不存在了,2,倡导激发员工主动性,在4任CEO的折腾下,企业凝聚力已经不在了,3,长期利益分享,早就废除了。
惠普的这一段悲剧,可以让你看到,没有战略框架和战略定力,就会出现经理人为了短期业绩临时找机会,胡乱下注,左右摇摆,最后伤害企业。
柯达悲剧是被利益链捆绑,无力求变。而惠普悲剧是勇猛突围,胡乱下注。这都是企业在吃完一波周期红利,面对市场拐点临近时,最容易的两种姿势,也是两种经典悲剧。
在跨越周期的大问题面前,怕不做动作,也怕乱做动作。周期不是此刻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长期、持续为跨越周期作准备。
华为成功的跨越了4次周期,就是因为它具备危机意识,提前未雨绸缪,内部管理采用军队建设,更具备竞争优势。例如红蓝军设置,军区主建,管中长期的资源建设;兵种主战,管中短期的项目战役。中长期建设什么呢?重要资源、人才培养、干部梯队建设、核心技术储备。
比如 2019 年著名的备胎计划。比如,IP 专利的储备,这些都是中长期的范畴。中短期作战管什么呢?就是具体的项目机会,比如说做手机。余承东领命做手机,他要从军区 Call 战略资源,组成作战梯队。手机这个项目华为现在大成了,所以所有的军区都在不断追加资源,扩大战果。也会有项目失败,部分资源就会重新释放回军区,再用于其他战役。
华为内部不谈合作,只有交易或者竞争,所有资源都有成本,业务申请资源要进行交易结算。避免了资源的过度浪费。
华为就是这样用有梯度的组织,让中短期的业务突破和中长期的资源建设,来支撑它的整体战略框架。彼此既分离又协同。让负责市场机会,带兵打仗的业务团队,始终具备草莽的冲劲,冲向市场的最前沿。而中长期的资源建设,使这个企业有了更大的容纳性和抗风险的能力,不断向产业的最深处深入扎根,让这个组织树大根深。
目前的我,可吸收借鉴的,只有危机意识这一条,为即将到来的事情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