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拿到DISC报告之后,首先看到的是4个表,这个表是解读的核心线,可以先由这三个表出发开始进行解读。
整体而言,一份DISC报告,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按照三个部分来进行基础解读:
三个基础表格(内在表、外在表、总结表)
转换模式解读
作风卡表
第一部分:三个表
image
表类型 | 反映状态 | 关联因素 |
---|---|---|
内在表 | 真实的内在自我 | 内在动机&意愿 |
外在表 | 自己希望在工作中呈现的状态 | 行为表现的可能性 |
总结表 | 别人眼中自己所呈现的状态 | 自己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力 |
重点关注数据 —— 峰值与谷值
DISC某个特质 | 峰谷值 | 反映状况 | 说明 |
---|---|---|---|
D/I/S/C | > 80% | 这个特质在他身上体现的很明显 | 代表其优势体现 |
D/I/S/C | < 15% | 他在这方面呈现所代表的特质不明显 | 这方面特质的要求实现相对困难 |
解读方法论:
主要根据D/I/S/C四种特质的特质对,对比自己拿到的测试者DISC报告的峰值数据进行沟通。
特质 | 特质表现 |
---|---|
D | 独裁性较强/掌控欲强/非常需要成就感/好胜/有企图心/目标感强/精力充沛/适应性强/个性果断/善于直接领导 |
I | 外向/友善/自信/喜欢与人接触/重视正面关系的培养 |
S | 冷静/有耐心/态度开明/友善/热心/乐于助人/依赖独断者领导/善于接纳他人的看法 |
C | 沉默/冷淡/目标远大/企图心强/善于通过规则、权利与逻辑影响他人/不愿多谈自己或心中的想法 |
以上述特质为基础,针对测试者最高的特质,可以进行一次相对有目标的沟通。
注意事项:
由于是三个表,所以,主要在「推测」对方的特质情况时,注意区分「内在」、「外在」、「总结」三个维度。
由于DISC表只是一种解读工具,它针对的仅仅是外在行为本身,所以即便测试出来的结果某项是最高的,但可能也会与当事人对自己的理解差异比较大的情况,所以,也有可能遭遇到自己的推测与当事人自我认知与判断不一致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根据对应特质的表现进行转换,不要揪着一个特质刨根问底。
第二部分:转换模式表
转换模式表的解读:
image
转换模式解读的前提:
关注上下转换数值的多少,而不是方向
-
数值的两个临界值的关注:
数值体现 呈现状况可能性 <25% 这样的调整不是很剧烈,可以不作评估与分析,属于正常的运转 ≥ 25% 要对该变化值给予一定的外在关注,因为他工作起来是有压力的 ≥ 45% 给予非常大的关注,表示这个特质所带来的压力源自己已经无法调整,需要外在帮助
特质变化:
特质 | 变化方向 | 表现 |
---|---|---|
D | 向上 | 试图展现出一种比他在正常情况下更为直接而独断的态度,他意识到自己需要比原本的习惯体现出更为独立而主动的 |
D | 向下 | 试图展现出一种比他在正常情况下少一些直接和独断的态度,它意识到自己的职位需要更为柔顺而迁就他人的行为 |
I | 向上 | 意识到自己目前需要沟通上的技巧,所以他体现出了比原本自我更为自信与友善的态度 |
I | 向下 | 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多形式与纪律,所以他会显示出比正常情况下更为有条理和有组织的态度 |
S | 向上 | 意味着一个人的工作中需要稳健而坚持的作风,也可能意味着自己需要采取更为亲切而接纳的态度 |
S | 向下 | 这属于相当普遍的转换模式,常见为「内在分析表」S较高的人,反映出在工作中循序响应以及再既定时间内完成工作的需要 |
C | 向上 | 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上需要展现出比本对事实和细节更高的专注态度,谨慎度将会增加 |
C | 向下 | 意识到自己在目前的工作中需要展现出比在正常情况下更为独立或自信的态度,他试图展现出不需要外在支持的工作能力 |
第三部分:作风卡
案例图:
image
image
作风卡的重要性: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话,最有效的线索来自作风卡。
七个项目中的前五个:
概述
重视
追寻
回避
压力反应
含义:
这代表自己的典型性行为,即在日常生活中的自己的特质体现。
七个项目总的后两个:
态度
策略
含义:
这两项说明那些经常与测试对象沟通或协作的人所提出的建议,即自己与测试对象沟通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比如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以上图为例,上图中测试对象是
态度:精确的、精细的
策略:证明(也会回应权力)
这说明,与该测试对象沟通时,如果每次都能拿得出来相应精确的数据支撑,或者重视相对完整的数据信息,那么就能够相对容易获得的对方的协助或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