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遗嘱

鲁迅,原名周树人。这恐怕是很多人对于鲁迅先生最能脱口而出的印象之一。小时候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等等,那时看的可能真的是热闹,毛孩子怎么会懂什么是革命,什么是气节,什么是忧国忧民。如今回头看,那位身材矮小精干,留着标志性胡须的男人,俨然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无法跨越的一座高峰。我读书少,但读过几篇便顶礼膜拜,以自己粗浅的学识,自然不敢对先生作品妄加评论,但鲁迅先生生前的遗嘱,虽然仅仅几行字,便足以让我们谦卑学习。

鲁迅于1936年十月逝世,留如下遗嘱。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遗嘱简单,不标榜,不做作,充满人生的睿智与浓浓的人情味。前两条可见先生对人之生死洞察的已经十分明了,人死如灯灭,可能再寻常不过,收敛,卖掉,拉倒,一如鲁迅先生的做事风格,干练洒脱,面对死亡的坦然,让人敬佩。第一条不要因丧事收受钱财,有人解读为先生不想因丧事增加其他人的负担,我更觉得是先生一生坦然,只是想走后也纯粹一下。后半句,可能就是处于对老传统以及老友的尊重。

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也就是不必在意那些繁文缛节,莫搞仪式,莫做架子,他一生不也正是如此,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毕生精力都放在革命事业上,两个字,务实。

遗嘱简单的几句话,通篇没提国家大事,多写的是人情世故,尤其后半部分,俨然已从民族斗士化身为长辈的角色。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就像一个长辈对后人的谆谆教导,纵然自己一生献给革命事业,但并未想让后代继续自己未竟的事业,过自己的生活,简单的几个字,道破了他生前所感受到的世态炎凉,人间疾苦,如果背负着我的影子前行,那就怎是糊涂虫,先生是在自嘲吗,或许吧。这其中听出了深深的无奈。

孩子长大,倘无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先生希望孩子能有一技之长,便可过活,拿到现在更是如此,如今社会,有多少人有一技之长,有多少人在苟活,不可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应是先生谦虚的自嘲。

后两句就不作解读了,皆是在当时环境下,为人处世之道,接地气,直率,憎恨分明,先生一生如此。没有必要做夸张的解释,读完就能陷入深思的感觉,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到处都能找得到。希望我们都能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感受到前人的气节,受到熏陶,豁达通畅的行走。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似乎最近很热的一部韩国电影,在舍友强烈推荐下,中秋佳节,我也看了。 我觉得韩国电影和电视,真的是很棒。抛去电影特效...
    苏岚阅读 268评论 0 0
  • 食脑之徒,终食己脑 人骨餐具,他的陪伴 肠中红酒,贪杯之情 人行环状,衔尾之蛇 迷失家庭,弃子仇恨
    慕斯诺克阅读 220评论 0 0
  • 终于敢放胆 将规划打乱 唏吁几声咽 何日向惟一 于嗟鸠兮 于谁惟一 不慕稀稀 将作归田园 信与褴衫 故语漫乱 诸事...
    沐暝蜚阅读 174评论 0 0
  • 《偶成》朱熹
    清水铁观音阅读 17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