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亦发布于知乎 zhuanlan.zhihu.com/p/28288738 若需转载请联系)
清人傅崇矩在《成都通览》一书中写有“成都之妖怪谈”与“成都之不可解”两条目,告诉了我们当时的成都有哪些都市传说、怪谈奇事,针对各条内容,我会在我知道的范围内进行注释补充,欢迎各位指正。另外由于已过百年,沧海桑田,河桥易位,书中多有不可考之处,故各位酌情识读。
《成都通览》剞劂于上世纪初左右,是一本记载当时成都城市风貌以及民情风俗的书。用书中原话讲就是“举凡山川气候,风土人情,农工商业,饮食方言,凡百价目,靡不毕载”。我手头的是87年巴蜀书社校点出版的,可能与部分知友手头的版本不一样。话不多说,进入正文。
(下文中□□处为书中不可考之文字)
成都之妖怪谈
1.藩台之大堂中门不可开。
注:藩台是承宣布政司之略称,总管财赋民政等;四川承宣布政司衙门驻成都府。
2.成都县之张献忠所书七杀碑不可摹。
注:
①成都府是四川的“首府”,辖三州十三县,其中成都、华阳两县都叫“首县”。两县共治省城,其界线由南较场,经包家巷、君平街、三桥南街、西丁字街、青石桥,再北上经南、中、北暑袜街、迄北门喇嘛寺为止,以街心分界,东南属华阳县,西北属成都县。老成都常以“跨一步,县过县”来形容暑袜街,因此又有歇后语:“成都到华阳──现(县)过现(县)”。华阳县幅员宽广,东西120华里,南北40华里,有乡场36个。除少部份丘陵外,多为富庶之地,与成都、简州、彭山、仁寿、双流等州县交界。1965年撤销华阳县之后,中兴场镇改名华阳镇。现在有人把华阳镇称作“古华阳”,其实不够确切的,如今的华阳镇历史上曾为双流县的一部分,与历史上曾经与成都县共为四川首县的“华阳县”没有多大的历史关联。
②"七杀碑"是民间长期以来流传的一则关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传闻。据说,张献忠杀人如麻,还特别立碑明志,上书"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3.东门外白塔寺之白塔不可修。
注:现在成都东门那一截没有白塔寺,估计已成历史了(欢迎知道的知友进行补充)
4.华阳署之二堂中门不可开。
注:老华阳县署设在正府街,现为成都市公安局办证中心所在地。
5.大慈寺之接引佛下有海眼不可动。
注:大慈寺是成都著名的古寺,位于成都市中心地区,紧挨现在成都的新地标远洋太古里,坐北向南,前为糠市街北口,后为蜀都大道大慈寺路,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文化积淀丰厚的中国名刹,世传为“震旦第一丛林”。
6.县台公案之警堂木(用钉钉牢)不能拍。
7.成绵道放堰转身,归途飞舆不准停歇,并不准宿郫县。
注:
①此处的成绵道应指嘉庆初所置的成绵龙茂道,是清朝在四川所置的七道之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名川西道(参考自《四川历代政区治地今释》,蒲孝荣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78年5月)。
②放堰应指大坝放水。
③舆,车也。飞舆即指快车。
④郫县,成都府下辖三州十三县中的一个县,在成都市区北部偏西一点,已更名为郫都区。
8.鼓楼街楼上之大钟不可撞。
注:鼓楼街相对于市中心偏东北位置,离太升南路不远。
9.雨久不霁必关北门。
注:成都的城墙被拆除前,北城门也叫大安门,现在北门上的大安路名字即是由此而来。
10.城隍出驾必到两首县署扫监卡,用卡牌提已死之罪犯姓名写在牌上,抬城隍者遂觉轿重。
注:当时的成都是“一府两县”的行政格局,自然在成都城内就有一府二县三座城隍庙(事实上根据可查的资料显示成都城内的城隍庙一度达到五个之多)。不知此处的城隍是指哪座庙的,个人估计可能是“府城隍庙”或是“成都县城隍庙”,前者规模为城中之最,后者历史为城中之最。在此附关于成都城隍庙的一篇文章:成都的城隍庙。此条“妖怪谈”让人联想起《阅微草堂笔记》和《新齐谐》中的志怪故事。
11.打春时之春头牛存贮府库中。
注:打春为立春之俗称
12.犀浦之火碑不可搭(必有火灾)。
注:
①犀浦镇隶属于成都市郫都区,增挂犀浦街道办事处牌子,位于郫都区东部。
②文中的这个火碑高八尺余,正面镌刻咒符图文,年代未详。原立于成都莲花池(成都郫都区犀浦玉泉寺前),后移至犀浦文昌宫内(今犀浦镇中心小学校),具体移植时间不详。据传,此碑能镇火灾。俗传如有人偷拓碑文一次,就会发生一次火灾。现存中兴寺(曹家寺)。
13.陕西馆之戏台为鲁班所修建,并有铁桅杆。
注:陕西馆,应指陕西会馆,又称三元宫、三官堂,供奉关羽、三官大帝。陕西会馆建筑隐藏在今陕西街(原芙蓉街)蓉城饭店里面,是当年陕民们聚会、品茶和观戏等的地方。此地和红照壁街都是成都有钱人的聚居地,建筑风格与成都别处不一样。(参考自《少城轶事》“陕西会馆今何在”一节,王跃 马骥,2010年5月,四川文艺出版社)
14.三巷子余仁山上年看病画符砍碗,却又能愈病。
(此条目不知作何解,若有知友了解,请不吝相告)
成都之不可解
1.各州县署均有圣喻牌坊,成都县署独无牌坊,而提台衙门,又有圣喻牌坊
2.成华两县署及成都府署均有大铁圆锥。
3.□□署外有都官祠乃祀城隍像
4.□□者须在香货铺。
5.各处石狮均无生殖器,独提督街三义庙之石狮,有生殖器。
6.□□□□□所供之像为严世藩。
7.望江楼所立之薛涛像,游人谒见,必以手摸其面。
注:望江楼楼高39米,共4 层,建于清光绪十五年,下面两层四方飞檐,上面两层八角攒尖,每层的屋脊、雀替都饰有精美的禽兽泥塑和人物雕刻。朱柱碧瓦,宝顶鎏金。因楼身位于锦江边,故名“望江楼”。望江楼本名“崇丽阁”,取晋人左思《蜀都赋》中的名句“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而命名。
8.陕西街岱庙内向跪之铁人,入庙者必唾其面。
9.成都县之火神有须,新都县之火神无须。
注:
①今成都市成华区有一火神庙,在东门上,而旧成都县辖今成都市区西面,故应不是这个火神庙。
②新都县,成都府下辖三州十三县中的一个县,在成都市区北部偏东一点,后与新繁县合并,仍名新都县,后更名为新都区。
10.成华两县之轿竿均高拱五六尺。
11.监狱内之鼠不可打。
12.公馆妇女见人则避,惟不避跟丁、轿夫及僧道。
13.东大街城守署独有石狮。
注:从宋元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东大街都是成都的商业第一街,是成都的繁华所在。城守署即城守游击署(城守是任务,游击是官阶),城守东大街因城守署设此而得名,城守东大街是东大街的一部分。(参考自《少城轶事》“东大街的繁华之梦”一节,王跃 马骥,2010年5月,四川文艺出版社)
14.三巷子游府之墙柱,独是红的署内有紫荆梁,此外惟提台署才有此梁,现已改为咨议局。
15.地方官赏格总只出银十两及五两。
16.妇女怕人晓得的话,偏偏对菩萨说得出来。
17.抬轿者偏口衔叶子烟。
18.内江街之梧桐树,结实如豇豆,四季不改。
注:不知道这个内江街在哪里,或为内姜街之讹用
19.机房工匠天天要吃豆芽,如一天无此则停工不做。
李伯清在《成都传奇》系列评书中提到,工匠吃豆芽是为了除湿
主要参考:
1.傅崇矩《成都通览》(上、下) ,1987年4月,巴蜀书社
2.王跃 马骥《少城轶事》,2010年5月,四川文艺出版社
3.蒲孝荣《四川历代政区治地今释》,1978年5月,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
4.席永君 文强《成都风尘记》,2010年11月,四川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