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上这么多课程,我一定能好好坚持健身!
如果每天背单词,我一定能提高英语水平!
为了达成目标,你抱着决心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只要每天抽出半个小时,你就能变得和想象中一样好!想到这里顿时热血沸腾。
结果在第三天你加班了,你用这个正当理由给自己放了个假。
接着第四天第五天你都在「反正昨天也没做」的想法中颓废着。
最后,回想起一周前的雄心壮志,你陷入到了深深的愧疚和负罪感中。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上这个最强大的意志力陷阱——「虚假希望综合症」。
发誓改变会让我们充满希望,我们喜欢想象改变后的生活,幻想改变后的自己。我们告诉自己,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我们,所有的事情都会来个大变样。当我们的目标越宏伟,心中的期望值也就越大。
所以,当我们决定改变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有一个宏大的计划——如果宏大计划能让我们心情大好,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设立一个适中的目标呢?
不切实际的乐观可能会给我们一时的快乐,但接下来我们就会感到失落。「我要做出改变」的承诺是一种最典型的即时满足感——在什么都没有做之前,你就感觉良好了。但真正做出改变时面临的挑战却会给你当头一棒,原来奖励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容易获得。
当我们第一次面对挫折时,失望就会取代最初决定改变时的良好感觉。没能达到预期目标会再度引发曾经的罪恶感、抑郁和自我怀疑。而同时承诺改变情绪慰藉作用也消失了。这时大多数人会彻底放弃努力。只有当我们感觉失控,需要再次拥有希望的时刻,我们才会再次发誓做出改变。
于是,这个循环又开始了。
虚假希望综合症是一种伪装成自控力的陷阱,它不是让你改变自己的妙招,而只是让你感觉良好的方法。
——《自制力·虚假希望综合症》
自控真的很难,不过《自控力》这本书提出了一些方法让你重新面对它。
分享一下自己实践提高自控力的三个方法。
冥想
该看书了、该写作了、朋友邀请我打游戏、加班好累看个视频吧——在想要完成计划的时候,你的脑子里还会充斥着很多其它的念头。
甚至这些念头会在计划时间之前就出现,从而让你忘记克制。比如看到一个中意的商品,你下完单后才想起这个月的省钱计划。
就像干净整洁的桌子会让你更集中注意力在工作上,整理自己的思维是自制力提升的第一步。而集中注意力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冥想。
闭上眼睛,身体放松,跟随自己呼吸的节奏默念「呼、吸」。
当自己的思维发散开的时候,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继续默念「呼、吸」。
如果一直胡思乱想无法保持注意力,不用气馁,试着观察和体验自己的注意力是如何转移的。
先设定目标为5分钟,如果能够轻松集中注意力就继续加时到10分钟,15分钟。如果感觉吃力就减少1分钟,下次再增加时间。
如果怕自己睡着也可以睁开眼睛。
当我早晨起来第一次尝试冥想,一开始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变化(其实因此起得比平常早十分钟…)。
但是当天在公司,当我工作和健身想偷懒的时候,思维刚发散开,脑子里就突然想起「呼、吸」两个字,紧接着自己就告诉自己「要集中注意力啊!」发散的思维马上就重新聚焦。
亲测5min,效果不错,推荐试试。
讽刺性反弹
做个小测试,闭着眼睛1分钟,你脑子里千万不要想着「呼吸」这两个字。
——————————一分钟之内别想「呼吸」这两个字——————————
越不让你想的,就越会出现在你脑海里。就像一个拒绝你的人你反而会更加钟情于TA,这就是「讽刺性反弹」效应。
就像「虚假希望综合症」一样,想法和执行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件事。当你的脑子里出现「我要抽烟、我要吃甜品」的时候,别急着压抑这个想法,越压抑它会越根深蒂固,你可以吐槽一句「这是今天第十二次这么想了」,然后问自己几个问题——现在是什么时候?是什么刺激出现这个想法?你现在喉咙发干还是心跳加速?
「哦~原来思维是这样影响身体的」思考的过程会使你的心态从对抗视角转变为观察视角。脱离了当事人身份,刚才的想法也就会变弱很多。
群体效应
考研比高考难,减肥比增肥难。和做正确的事比起来,绝大多数人总是趋向于成为中间的部分。当你看到一篇文章里写到「中国92%的人处于这个状态」,那为什么还会去改变呢?
自控力收到社会认同的影响,当你被社会拒绝,失去社会认同感会使你的意志力会变得极弱——这很好想象,比如失恋的人很多会暴饮暴食或者肆无忌惮的消费。
社会认同也使自控力具备很强的传染性。如果下了班80%的人会去健身,你还会觉得坚持健身是一件难事吗?
所以这是我第三个准备实践的方法,公开挑战——其实这种鸡汤活动不太适合现在社交状态的朋友圈,但是为了强迫自己产生变化……也就不管那么多了。毕竟监督这种事,太熟的效果反而不一定好。
省钱,健身,早睡,写文。这是我当前想要坚持下来的事情,如果你也有以上同样的目标,或者其它想坚持的事,欢迎分享和参与,咱们一起来做这个意志力实♂验,直接私聊我,或者点个赞我来找你。
一段废话
上一次更新简书是15年…想回归了这么久终于又开始练习写作了。
然而一个月前的我一定不会想到,自己重启写文计划的第一篇主题竟然会是「自控力」。
不想写这个命题并不是指瞧我不起它,或者认为这是鸡汤话题。恰恰相反,自控力对我来说是个终极命题。我在它的身前倒下了一万次、十万次……或者说每一次。
对我来说,写文章会带来一种成就感——能写这个命题就意味着我认为自己已经开始了解它,研究它,有能力讨论它甚至可以期待未来掌握它。我害怕自己在写完这个命题后会产生错误的成就感,误以为自己已经找到了可以战胜「自控力」的方法。
我连和它战斗的念头都不存在,怎么会有拿起武器的勇气?
所以《自控力》真的还挺厉害……居然能给我信心,当然也有可能是太久没喝鸡汤缺营养了。
其实这书大概四年前就出现在想读的清单里了,不过一直觉得这名字太low所以没有认真对待过。如果你曾经也因为类似的理由而不去读它,那你现在可以放心了——这是一碗科学的鸡汤。
感谢阅读。
2017-06-05 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