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01
—
例行的废话(可跳过)
昨天发生两件事。
中午的时候《一起同过窗二》更新了这一季的最后几集,迫不及待的看完,略微有些失落,想想或许又是一年的等待,不禁陷入了对于第三季的惆怅之中;
惆怅了一会想起已经好久没有走进影院,恰好《芳华》未看,索性穿衣去了最近的影院。豆瓣短评之后,始终觉得话还没有说完,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篇更新。
或许是因为刚刚看完《同窗》的缘故,心情一直沉淀在自己所留恋的那段岁月,难免对于《芳华》有一些类似的情感代入,每个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难以忘怀的岁月,不论时间如何流逝,回忆起这段岁月都是那么得清晰,那么得纯粹,不夹杂任何多余的渲染。
02
—
难以忘怀的岁月
对于目前的我来说,那段岁月是大学,所以每次看《同窗》都会觉得感同身受,尤其是到了第二季,几次忍不住哭出声来,更多的是对于那一段再也无法回首的岁月的缅怀。
而对于冯导来说,那段岁月,就是他在文工团的岁月。从《凯旋在子夜》的场记、美术甚至到演员,一直到今天导过春晚,拍过自己想拍作品的一天,他终于有机会,借用自己最擅长的艺术形式,让更多人与其一起缅怀他那段难以忘怀的岁月。
虽然影片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但是很多时候改编的那本小说给导演的只是瞬间的灵感和思路,等到这个故事被改编,被影像化,再一次的呈现在荧幕上的时候,更多的承载的是导演的灵魂和故事。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容易引发原著党和剧党之争的原因之一。
并没有看过严歌苓的原著,单从电影来说,或许会觉得刘峰和何小萍是影片的主角,可是每一个人的故事都衔接在一起,如流水账一般的岁月流逝,刘峰与何小萍这两个人在这时间线中起到关键性的衔接,没有过分的渲染,没有突出的情绪爆发(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删减掉十分钟所导致的),就仿佛那个岁月,那一群人,那一堆故事真实的呈现在你的面前,这就是他们所经历的,也就是导演所缅怀的。
03
—
没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识别善良
刘峰和何小萍,两个明面上的主角,两个关键性的人物。对他们两个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就是没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识别善良。
何小萍,一个父亲被关到死都没有平反,一个为了被母亲抱一下故意冻病自己的姑娘;一个从小被欺负大的姑娘;原本以为离开了家就可以逃避过一切,却因为各种原因一直被欺负的姑娘;一直用沉默对抗着一切,在刘峰被下放的时候,唯一去送别的姑娘。
她扛过了一切艰苦,一切困难,她用自己的方式去抗争,想要离开那个冰冷的集体,在前线一直坚强的扛着命运带给她的一切,却在成为英雄之后,面对着鲜花与掌声,彻底崩溃。
就如同医生所说的:白菜冬天放在室外不会坏,移进温暖的室内,就坏了。
刘峰,一个好人,看片之前一直看到朋友圈有人在感叹刘峰这个好人的角色。看似被所有人欢迎,其实在我看来,他不过是何小萍的另一面,一个处处落好,却不被善待的灵魂。
所有人都拿活雷锋来调侃他,文工团吃饺子,他主动吃破饺子,炊事班的猪跑了,他放下碗筷就去帮忙,腰伤了继续在舞美帮忙,在何小萍被嫌弃的时候真正站出来的人,在何小萍刚到部队时候给了她第一份温暖的人,他与时代的变化格格不入,或者说他被那个飞速变化的年代甩在了身后,原本有成为英雄的机会,却偏偏参加了一场不愿被提及的战争。
刘峰唯一的一次落泪是因为看到被放到温室下而精神崩溃的何小萍,何小萍精神崩溃之后唯一记得的舞蹈是与刘峰一起排练过的《沂蒙颂》。
万幸,故事的最后,这两个不被善待的人,互相体谅,互相陪伴走到了一起,看起来比别人更幸福。
04
—
或许真的有另一个版本
影片原本的上映时期突然有些记不起来,只记得那会突然被《芳华》撤档的消息刷屏,上一次这么突然的撤档还是2009年的《无人区》,所有人都在讨论是否无缘再见这部影片,想不到最终这个12月它如期而至。
刚上映那天某个微信群有朋友在讨论,不看残次品,肯定是已经被删减的四不像才会上映。
影片应该是删减了很多情节,落幕的时候很多片花随之出现,在高原上何小萍还有一场舞蹈画面,只不过没有出现在正片里,那是她第一次跳A角,也是自己在这个集体的送别之舞,对于这一幕很遗憾。
刘峰抱住林丁丁的那一晚,林丁丁从刘峰身边走过,拉了一下刘峰的手,这一幕没有出现在正片里,或许加上这一幕,那一晚林丁丁的有意接近会显得更加明确,也会让更多的观众理解对于林丁丁的人物设定。
战争结束后应该有一场何小萍疯掉之前的戏,最后影片成了简单的几句对话,反而更喜欢这样的处理效果,毕竟那样场面放出来,太残酷了。
还是挺喜欢故事的结尾,原谅她不想让人们看到他们长大后的模样。
难以忘怀的岁月,就请永远停留在记忆里,很多场景尽管再熟悉,终将活在记忆里,万幸它也一直活在记忆里,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