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心智幸福
你人生中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断担心自己会犯错。——阿尔伯特·哈伯德
心智幸福有几个方面,在本章中我将讨论其中的3个方面。首先,心智幸福和激发你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求知欲有关。其次,它会让你深入探究一个事物,这可以成为你的快乐之源,让你的思维更敏锐。再次,它会让你更加坦然地面对犯错。只有当我们真正学会拥抱失败,将失败视为一次难得的、重要的经历,而不是让我们害怕和拒绝接受的经历时,我们才能成长到新的高度。
培养好奇心
重燃对学习的热爱,第一步是重塑信念,要相信人类天生就具有好奇心。一个人说“我不喜欢学习”就像说“我不爱吃饭”一样。我们可能不喜欢沙丁鱼或黄瓜,但我们与生俱来就可以从吃东西中获得乐趣,至少可以从吃某些东西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学习和成长也是我们所必需的,我们像渴望食物一样渴望学习。看看婴儿,如果没有好奇心的驱使,婴儿就不会离开婴儿床半步,就不会去学习怎么爬行或直立行走、抓取物品或拥抱他人。
更开放。就像我们的口味在不断增加,我们的认知也是在不停提升的。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说过:“认知一旦有所提升,就永远不会退回到原来的位置。”马上行动起来,去拓展你的思维吧。通过不断开拓思维,你将从根本上不断提升自己反脆弱的能力,学会如何更好地克服困难。我们在前面的章节讨论过身心合一,不仅是你的大脑会从好奇心中受益,你的身体也会。
向自己提问
欣赏式探询的创始人之一戴维·库柏里德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由问题创造的世界中。”如果我们要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尽可能好的世界,我们就需要不断地问积极的问题:“我们发现,我们问的问题越积极,我们改变世界的努力就越持久、越成功。”12个新问题
我列出了一些可以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我本人和身边人都有帮助。你可以用它们来帮助你渡过难关或向目标前进。请记住,这个清单并不是详尽无遗的,一定还有许多问题在不同的情形下对不同的人更适用。就像你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磨炼你的回答技巧一样,你也要在提问技巧方面下同样的功夫。当你不断变换角度去尝试提问,直到有一天变得更善于提出好问题时,新的路径就会呈现在你面前了。这只是可以激发你好奇心的一部分问题,它们可以拓宽你的视野,当然也有助于你做到全然为人。
1.我什么时候最快乐?
2.我怎样才能变得更快乐?
3.我在哪里体验到生活的意义?
4.我怎样才能找到更多的意义?
5.我有哪些积极的习惯?
6.我如何能拥有更多积极的习惯?
7.我喜欢学什么?
8.我怎样才能进一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9.哪些因素使我的人际关系更健康?
10.我能做些什么来改善我的人际关系?
11.我什么时候感到最欣喜?
12.我怎样才能给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欣喜?
深度学习
首先,深度学习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快乐。深度学习的第二个好处是,它可以帮助你在人生的其他方面更加成功。深度学习不仅让他们在神学方面变得更有智慧,也让他们精于买卖。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看似相隔甚远,其实不然。学习和了解经典的能力很容易转化为理解商业模式、审查合同或评估潜在客户的能力。此外,这种积极的、快乐的能量,洋溢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之中。通过充分锻炼我们的心智,我们不但会变得更聪明,还会更快乐。
面对过多的选择时,我们很难决定到底要专注于什么。有句古老的谚语说得好:质量永远比数量更重要。如果你没空去听资料库里的每个播客,只专注地听一个也没有关系。关键是要做出选择,而不是担心错过更多。在学习方面,少即是多。
学不会接受失败,就无法从失败中学习
当你培养你的心智幸福时,当你充满好奇地全身心投入发现生命中的各种宝藏时,我希望你还能做好两件事。第一,你要经历更多的失败。我真的觉得我们失败得还不够多。第二,你要拥抱失败。很少有人意识到失败对于成功和幸福的重要性。
当我们勇于行动、冒险尝试时,失败仅仅是一种可能的结果;可如果我们不去试一试的话,失败就是注定的结果。此外,失败很可能是通向成功的一块垫脚石,一个让我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相反,谨小慎微、不敢尝试所带来的失败将成为一块绊脚石,它会阻碍我们的进步。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与自己的不完美和解。同情自己和同情他人同等重要。当你变得更宽容时,你就更愿意从错误中学习,并能做出更好的决定。即使失败很痛苦,即使打破常规很有挑战性,我们依然要勇于尝试,因为这是追求幸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你拥抱失败而不是挑剔不完美时,当你可以容忍错误而不是咒骂瑕疵时,你会迎来更大的成功和更多的幸福。
成长型思维
一种对抗恐惧失败的方法是培养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就是相信我们有能力去改变。你要坚定地相信我们所有的能力都是可塑的,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这些能力与之相反的是固定型思维,即相信我们要么天生就具备某种能力,要么天生就没有这种能力。我们要么聪明,要么不聪明;我们要么有天赋,要么没有天赋;我们的人际关系要么非常好,要么就永远无法修复。固定型思维不接受进化。
建立起成长型思维呢?
一种方法是注重过程,注重达成目标前的努力,而不是注重结果。只要你专注于努力,并珍视整个过程,同样珍视过程中经历的各种失败,你就能建立起成长型思维,而不是把焦点全部放在最终结果上。我们在孩子身上就可以看出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的不同。为了鼓励孩子建立起成长型思维,我们要转变称赞他们的重点。不要强调他们事情做得多么出色、成绩多么棒,而要多多表扬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
心理安全感
研究发现,表现好的团队普遍都具备更高水平的心理安全感。这些团队成员深知,他们被允许失败,因此,他们愿意不断尝试和不停创新。
首先,边界至关重要,尤其是失败会带来危险的时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明确禁止孩子做某些事情,比如不能触碰电源插座,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会鼓励他们通过不断实验、在实验中总结经验的方式进行学习。其次,只有当我们愿意也有能力从失败中学习经验时,失败才有用。
研究幸福不是为了到达终点,而是为了发现可以变得更幸福的过程,追求心智幸福也不是为了得到最终的答案,它真正的价值在于探索、发现和学习的过程。通常,我们是从提出问题开始而走上追寻幸福的道路的。
对不确定性要有耐心。问出你的问题,挖掘你天生的好奇心,深度学习,选择一两本伟大的书并沉浸其中。一遍又一遍反复地阅读,充分释放你在深度学习方面的潜力。通过深度学习培养你在其他领域获取成功和幸福的能力。
放弃完美,允许自己摔跤,再爬起来就好。
学会接受失败,从失败中学习。没有别的办法。
SPIRE自测
心智幸福
完成SPIRE自测的3个步骤——给现状评分、描述问题、解决问题。本次的主题是心智幸福。请思考以下问题:
你在学习新东西吗?
你问的问题足够多吗?
你能够专注地进行深度学习吗?
你失败得足够多吗?
根据你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确定你在心智幸福中的表现,然后从1分~10分给自己打分。1分是非常少或非常不频繁,10分是非常多或非常频繁。写出你为什么给自己打这个分数。然后,制定一个方案,从只提高1分开始着手。例如,问自己和别人更多的问题,或拿起一本你喜爱的书,慢慢地重读它,再或者多失败几次(当你失败的时候,为失败的经历和你自己庆贺一下)。每周自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