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一个多星期,终于结局了。看完之后感觉很心酸,徐宾引伏火雷自爆,张小敬护着圣人从阁楼上纵身跳下,众人救走圣人,留下张小敬孤零零地躺在那里,无人问津。不知道此时的张小敬是何感觉,我感到的是心酸,这个在长安最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的人就落得如此下场,真为他不值。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除了皇亲国戚,朝廷重臣,更多的小人物,正是这些小人物代表了芸芸众生相,展示了不同的选择和命运。
终极大boss徐宾,原是户部八品小吏,因精通“大数据和云计算”(大案牍术)被调入靖安司任主事。他不仅擅长统计学,还通晓二进制编程语言,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对档案卷宗如数家珍。他出身平凡却胸怀天下。为了改进造纸技术,他变卖家产,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中,为的是降低用纸的成本,让更多的资料载入史册。他刻苦研习税法,提出税改方案,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被朝廷重视,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他既无人脉也无钱财,仕途升迁无望,万般无奈才出此下策,一首策划了这次恐怖行动,希望借此机会引起圣人关注,获得封赏,施展抱负。最后一切却落了空,还搭上了性命。
报时博士庞灵,一开始李必称他博士还觉得好笑,后来读了《唐朝穿越指南》才知道是自己孤陋寡闻了,在唐朝凡是基层工作人员统称为博士。所以,剧里的博士和学位无关,只是说明庞灵是普通基层工作者。一开始,他在剧中毫无存在感,只是报时的时候才会出现。在靖安司大火之后,众人请辞,回家过节,他却却执意要坚守岗位,此时的他才走入观众视线。
直到最后一集,他的底细才被揭穿,原来他是一位专研天文和历法的科学家,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林九郎之女相遇并一见钟情,为了能够配得上右相之女,更为了日后能专研科学,有所成就,他做了右相的暗桩,被揭穿后含恨自杀。
第八团旗手萧规,如鱼肠所说,他是个好人,讲义气,有领导力。为了第八团团旗不倒,为了第八团的精神不灭,为了给死去的兄弟复仇,他化名龙波,来长安复仇,搞出这场惊天动地的行动,最后悲壮地死去。
名相之后姚汝能,小说里他是一个正面人物,从一开始看不上张小敬,到后来佩服张小敬,全力助他查案。但剧中的他活得很窝囊,关键时刻没有勇气出手,只能龟缩在隐蔽的角落里。他一心想重新光耀门楣,堂堂正正地在长安立足。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他选择了找靠山,做林九郎的内应,为他通风报信,在故事的开始他就以收集故事素材为障眼法打听张小敬的底细,获得林九郎信任。
主角张小敬,守护长安的英雄。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帅,他的原则只有两个字:不退。徐宾说他喜欢听张小敬说话,他会跟你聊,贩夫走卒的心头所好,城东城西菜金的高低,甚至会告诉你,这高墙内隐秘的人情。精彩,生动,鲜活,他爱长安,他这充满人情味儿的长安,他要守护长安。
徐宾说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是活着,没错,他们每个人都在拼命活着,为了他们心中不磨灭的信仰活着。
徐宾的信仰是才华,他觉得可以靠他的才华促进社会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庞灵的信仰是爱情和科学,所以他至死不渝;萧规的信仰是九死无悔,所以为了第八团他不惜牺牲自己;姚汝能的信仰是光耀门楣,活得像个人样,所以他委曲求全,甚至丧失尊严;张小敬的信仰是守护,他是一个兵,兵的使命是守护,守护他爱的长安。
这信仰使每个人做出了自己的终极选择,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运,很难评说是非对错,不过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这信仰也使他们背负了太多的责任和压力,我觉得他们活的都很累,看完之后,我不禁思考自由到底是什么?
也许,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是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而是如何能在背负责任的人生中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