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我,也尊重你
十几年前,一批来自台北的朋友,来到纽约曼哈顿去看现代舞表演。那是一个很小的舞台,圆形的,四周围着座椅。
因为舞台不高,座位又靠近,所以这些坐在第一排的朋友,就把脚搭在台子上。
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那舞者,一上台,先冲到台边,叫每个人把脚收回去。她说了一句很简单的话“尊重我,也尊重你自己!”
我是说认真的
会说话的人一样,你要让让对方先尊重你,他才会认真地听你的话。你也要尊重对方,使他觉得你今天是真要跟他“说一番话”。
如果你是父母,今天你要训孩子。
你可以一边炒菜一边骂,也可以在餐桌瞪起眼睛,讲你的道理。你还可以晚上敲他的门,问:“孩子,我能不能进来,跟你讲几句话?”
你甚至可以早早在他书桌上留个字条——“孩子,今天晚上九点,我会到你房间里,跟你谈谈。”
你说,是不是一个比一个重?
你用什么办法,说的话会更有重量、更有力量?
我与你约定
尊重自己,最好的方法是先尊重对方。
若你能如本章一开头故事中的文教授,先打电话约时间,而且说只用十分钟,是不是表现了对丁总经理的尊重?
我只用十分钟,表示我尊重你的时间,表示我会长话短说,更表示我有控制时间的能力,甚至表示,我也很忙,所以我只用十分钟。
但是,我亲自到你办公室。
因为,我有不能不亲自对你说的事。
同样的道理,当你的孩子看到你的字条,心里会不会七上八下,猜“爸爸妈妈要跟我说什么”?他到近九点的时候,会不准备好他的心情。等你进去,听你说什么话吗?
那比你突然敲他的门,或一推而入的感觉不是好多了吗?
最少,你尊重了他的时间,他的隐私。他也相对地要尊重你。
睡衣见客行不行?
尊重,不仅表现在言语上,也可能表现在服装上。
你是位名士,平常不修边幅,但是你的朋友死了。你去参加公祭,你如果穿上西装,打起领带,那些平常见惯你不修边幅的朋友见到了,对你只会有尊重,不会有揶揄,因为你尊重死者,也表示你尊重自己。
又比如,你有朋友到家里来。
如果是老朋友,太熟太熟的同辈了,你可以先表示一声歉意,请对方谅解你穿得随意,于是你穿睡衣跟他聊天。他把一双脚放在沙发上,跟你瞎扯。
但是换个不熟的朋友,你能如此吗?
如果你还这样,穿个睡衣打招呼,就显示了两点:
第一,你大牌,没把他放在眼里。
第二、你随便,不成体统。
你是不尊重他,也不自重。
“穿衣服”与“穿香水”
现在,我要把话带回前面《老林的凯旋梦》里曾经谈过的求职时的服装问题。
一个中年男子,资深的工作者,求职面试时,不必穿全新的西装,全新的皮鞋,理全新的发,免得人家觉得你嫩,或觉得你很急切地想求取这个职位。
这是我在前面说过的,表示“说大人,则藐之”。
那时,我只提到男人求职,现在则要谈谈女人求职。
你知道西方人说搽香水不是“搽”或“喷”或“涂”,那是用什么?
他们用“穿”这个字,说“wrea perfume”。
在西方社会,香水是“穿着”的一种。
一位女士求职,上班,除了穿得体的衣服,还得“穿”香水,“穿”首饰。
但那香水不可以是浓郁的,那首饰不可以是摇来晃去的,那衣服不可以是暴露或“不容弯腰捡东西”的。
甚至有些办公室,除了周末,不准女士穿长裤上班。
女人穿着的身体语言显然与男人不同。
女人求职,无论她是“菜鸟”或老鸟,都可以穿全新的衣服,都一定要戴恰当的首饰,搽一点点香水。
那是什么?那是身份,那是礼貌。
女人跟男人就是不一样。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男人可以穿七成新的衣服,表示我很自信,不必为了与你碰面而刻意“打扮自己”;女人则不同,女人要让人知道她作了打扮,表示她有自信,她对自己的美丽有要求,也表示她对“别人眼睛”的尊重。
所以,“粗服乱头不掩国色”固然没错,但是,薄施脂粉,淡扫蛾眉的女人更有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