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 风险的发生
风险如果不发生,那么一直是风险,如果我们能够预先知道一个风险一定不会发生,那么我们就可以对这个风险置之不理。但是我们无法先知到这个程度,所以我们必须假设风险可能会发生。那么风险从是风险到发生转化为问题之间发生了什么?我们搞清楚了过程就能够最大程度的通过控制过程的方法达到控制结果的目的。怎么分析这个过程呢?演绎法。
首先,一条风险是一个事物,是一个局面。前边也说过,它是由矛盾的双方组成,并由于有矛盾的双方,从而因为外部条件所激化。
在我们的工作中,计划是最常见的工作产品。它有很多部分组成,但其中最为关键的2点是:保障目标实现的那些关键任务的组成,以及这些关键任务所依赖的资源。全是一个计划内部的内容。这2个主要方面保证了计划得以执行。关键任务和关键任务所依赖的资源是计划这个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在后续的执行过程中关键任务被不断的识别错,或者任务所依赖的资源不断的变化或者被抽取,只要是没有打破这两个主要方面的平衡,计划就会被执行。但如果某一个方面一旦被从根本上破坏,计划就不再是计划,计划所维持的工作将会无法按照计划得以执行,计划没有了,问题出现了。
就像水一样,它之所以是水,是由于它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并由这数量维持平衡。氢原子和氧原子是水这个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向水中添加其它分子,只要是没有破坏维持平衡氢原子和氧原子,它们的数量没有被打破,水就始终是水,这是因为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始终占据领导地位,所以整体局面就是始终是水。如果我们向水中添加盐酸,随着添加数量的越来越多,盐酸的分子占据了主导地位,水随着盐酸的添加开始量变,直到盐酸分子占据主导地位,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氢原子和氧原子变化为次要方面,盐酸分子从次要方面变为主要方面,水这个整体局面无法维持了,转化为重酸了,水没有了,重酸出现了。
风险也是如此,风险的主要矛盾就是原因,这个原因一定是由两个不同的方面组成。风险现在之所以是风险,一定是因为原因中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一个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才维持了风险这个局面。那么我们要想让风险不转化为问题,最好的做法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将那些一旦转化为问题就会危害很大的风险的原因中那个占据主导地位的那个方面维持下去。只要我们维持下去,风险将会一直是风险。
就像离职的那个例子,A人员稳定和A人员离职是组成人员风险的两个部分,是原因。人员风险目前还没有发生,是因为A人员稳定,所以风险还是风险。我们只要维持A人员稳定,比如加薪、升职,谈心,绩效考核评优等,那么通过一系列方法维持A人员的稳定,风险就始终是风险。一旦你的方法不奏效,或是方法不对,A人员离职这个次要方面慢慢积蓄力量,开始量变,在一段时间内,A人员离职的力量压制了A人员稳定的力量,质变就会到来,风险的局面就不复存在,风险就会转化,转化为问题,问题出现了,风险没有了。这是论点一。说明主要矛盾的重要性,主要矛盾来自于事物的内部,是内因,是根据。
一条风险,激发它成为问题的因素除了要有内因之外,也要有外因。外因包括在两个方面。第一,促进事物内部主要矛盾双方的量变,一方减少,一方增加;第二,促进事物内部主要矛盾的质变,事物本身发生变化。就像离职那个例子,A人员的离职因素之所以一直在增长,和外部环境必然有着联系,如:工作环境、工作心态、领导水平、薪资待遇、高薪诱惑等。正是有了这些外因才导致内因的一个方面不断量变,离职的愿望越来越大。当风险的内部矛盾的一方积蓄了足够多的力量时,只需要一个外因充当导火索,质变就会发生。但是质变的发生依赖于矛盾双方的势力已经不均衡,一方已经占据了绝对的领导地位。如果A人员的稳定因素非常高,工作开心、有目标有愿景、薪资待遇与技术水平匹配,那么外部条件无论有多么的成熟,人员风险也不会发生。所以,一条风险的内部矛盾双方没有易位,即使外部条件达到了,风险也不会发生。这是论点二。说明了外部条件的重要性,外部条件来自于事物本身的外部,是外因,是条件。
第一,风险的发生,首先要依据与内部矛盾双方的形成并存在。
第二,风险的发生,其次要依据已经存在的内部矛盾双方的势力易位。
第三,风险的发生,再其次要依据外部条件作用在内部矛盾双方上的量变积累。
第四,风险的发生,最后要依据外部条件作用在主要矛盾双方力量通过量变后的势力易位而发生的质变。
故而:一个事物,一个局面,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是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