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对于谁来说,自由二字,光是想想就让人心生向往。
于是因为“自律即自由”,人们开始疯狂想要变得自律。
可是,坚持了一个星期,一个月,半年,一个念头或者一个打击.....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深深地受挫。在这一个过程,你感受到是韩剧里面起起伏伏的痛苦和挣扎,却似乎永无结局。
李诞在《奇遇人生》里与阿雅探讨起“自由与成功”的话题,他说,“只享受“付得起代价的自由”。
其实,自律也是这样。当你只享受你“付得起”的自律,你才能更稳地“抓住自律”。
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是这样解释意志力的:
“我要做”和“ 我不要”是自控的两种表现,但它们不是意志力的全部。要想在需要“说不”的时候“说不”,需要“说好”的时候“说好”,你还的有第三种力量:你就是牢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意志力不是你经历多大的困难而得到锻炼,而是你从你所经历的总结出什么才是真正影响你的意志力。
有时候我们无法控制自己,比如花了太多钱让自己陷入债务危机,吃了太多东西变成了身上的肉减不掉,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在没有结果的事情和人身上,发了很大的脾气懊恼无法挽回……这都是人之常情,也不意味着你很糟糕、永远跟自律扯不上关系。
在我们的大脑,有一个叫做前额皮质的东东,它是负责“理智的自我”,是欲望的筛选器,自控力的关键。但它既然是人的一部分,那么肯定也是有人性的影子:懒。
当我们定下目标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似乎觉得自己离成功一大半,于是又开始“犒赏”自己。当我们的冲动战胜理智的时候,其实是因为前额皮质“懒”于锻炼而已。你需要训练它,不断实践、反馈,就像锻炼肌肉一样。是的,意志力可以像肌肉一样可以、需要锻炼的。
“意志力,就是选择去做最重要的事情的动力,即使那是一件困难的事。”当我们失控的时候,其实问题出现在你的身上,因为你还不够了解你的内心世界。
你想要坚持的这件事对你的意义究竟有多大,你有多大意愿愿意克制内在的冲动继续做下去?如果你意识到自己还是忍不住吃甜食或者又抽起烟来,一边臭骂自己一边觉得要犒赏自己,这不就是一种内心的冲突吗?
“这些内在的冲突本身就是一种威胁,你的本能促使你做出潜在的错误决定,因此你需要保护自己,也就是需要所谓的自控力。” 慢下来,想清楚,一步一步来。
在我看来,心境平和是最容易做到自律的状态。
在某些朋友的眼里,我是一个挺自律的人。其实只有我自己最清楚,我只不过是在学习“自律”,而不是一个自律的人。我曾经可以每天早起运动、看书、学英语,持续三个月,这个时间不长不短,后期因为一些私事打破了平和的心境,有点元气大伤。
现在在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看书和运动已经恢复一段时间,最近也把素食提上日程,连和同事一起吃酸菜鱼真的只吃了酸菜。
有朋友问我,真的能忍得住不吃肉吗?实话实话,我觉得肉也很香,每次下班路过烧烤摊的时候总会口水下意识地吞咽。但因为与内心的对话让我意识到,也许TA一直想告诉理智意识的我,素食能让我更坦然面对食物本身,会减少很多决策耗费的精神气。我总觉得很少有肉可以让我吃不腻、吃不厌,而蔬菜和水果可以,那我为何不吃素呢?
我还有一个特别不自律的行为就是爱追剧。有些人可以忍住一天一集,但我不行,一定要一次性看完。也不是因为多好看,多无聊,而是我的掌控欲一直在左右我导致我无法做出理智的选择。
当我知道有一个剧集或者综艺很吸引我却需要花费我很多时间,我会有一种失控以及被掌控的感觉,这是我非常不喜欢的,于是宁愿杀敌一百,自损三千,把它看完就可以松一口气了。这种虚妄的自我臆想其实也是一种内心冲突的体现。当我想清楚这个问题的时候,下次面对这个诱惑,也许我的意志力会更强一些。
导致意志力溃散还有一个很大的敌人就是焦虑。它会让你觉得你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没完成,自己完成得太慢以至于陷入无补于事的焦虑。每当我焦虑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要么行动,要么放下。
最后,送上书里提到的四个“锻炼”意志力的小建议(其实跟中年人修身养性的那一套挺相像的~)
充分睡眠。睡眠短缺对大脑的影响等同于轻微醉酒。如果缺少空闲时间,打个小盹也能减少睡眠不足的危害。
绿色锻炼。这里的锻炼不是指高强度的锻炼,只要是走到室外,回到大自然,5分钟以上的活动都算,比如散步,逗小狗,和家人朋友聊天。
尝试冥想。冥想其实很简答,找到一个最舒服的姿势,注意力集中在每一次呼和吸,如果发现分散了,要及时回到呼和吸上。同时降低呼吸速度,深呼吸,每一次呼吸在10秒左右,坚持十分钟,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小事做起。意志力就像肌肉,越锻炼越强大。那么意志力肌肉怎么锻炼呢?比如记账,比如坚持吃早餐,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如果能坚持,也会很大程度提升你的自控力。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