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到底是干什么的?
今年两会的热点提议——减少各类“进校园”活动
原文如下
带有商业性质的竞赛、广告等牟利性商业活动进入校园,社会反响强烈。不完全统计,2018年福建省组织学校参加县级以上各类比赛(不含教育系统自身开展的比赛活动)累计15次以上,各部门开展的创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也有10多项。这些门类繁多的比赛、“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创建评比检查等,极大影响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
台盟中央建议,切实加强各类“进校园”活动的归口管理。各类“进校园”活动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审核、统一发文、统一管理,做到“三统一”。建立健全各类“进校园”活动审批制度。建立各类“进校园”活动备案审核制度。进一步落实各类“进校园”活动学校选择权。
———————————————————————
人大代表所提的学校,大多是是指中小学校园。很大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学校和谐安定的教育环境,毕竟商业对教育环境的冲击,几乎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资本是逐利的,追求利益最大化。 商业元素一旦进入公平稳定的象牙塔,那么,朗朗书声的课堂充满着,令人作呕的铜臭味。
商业干预教育的现象,在国外很普遍。殊不知哈佛耶鲁顶级名校,哪一个不是靠资本大佬的力量来维持的呢?大佬们捐钱也是有目的的。
一,让知名院校为自己的公司代言,
二,让自己的子女有更大的机会,进入名校。
三,给知名学校捐钱,是一种长期投资,吸纳人才为自己所用。
反观我国,绝大多数学校(大学、中小学),是靠着政府的财政投入。很少接收外来资本的
教育,助力个人的成长,学校就是成长的环境。如果这个环境与“钱”紧密相连,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更有可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小资主义者、功利主义者,这不是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所认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