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蒋方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一个人不看书,那么他的价值观,就由他的亲朋好友来决定。
不读书的人,没有办法从多元的途径,获得新知。他的一切认知来源,要么来自电视网络媒体,要么就来自身边人的八卦。
他的眼界和格局,也因此由别人决定。
经常使用手机APP的人,不难发现,你每天看到的新闻和热点推送都是同一类的。
若你喜欢看八卦,打开手机,八卦信息会铺面而来;你若多点击几次足球或者经济,那么足球和经济类的推送,就会自动显示在屏幕上。
这种自动定制,快捷方便,连手指都不需要动一动,就有人为你生成。但弊端也显而易见,你每天接触到的东西都是千篇一律的,若经常依赖它成为你的信息和知识来源,可想而知,你的眼界和格局只会越来越窄、越来越片面。
这样过完一生,也许不咸不淡,不痛不痒,但,被别人的观点和是非判断左右的一生,是可悲的。
读书的重要性,想必古往今来,多少圣贤和伟人早已跟我们分享过读书的好处所在,今天不讲鸡汤,分享我这一年来读书的感受。
②
这一年读过的书不少于20本,是近几年来翻阅的最高峰,也解决了我某个时期的困惑,想必不管是谁都会有烦恼.因为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阶段的困惑。
这2年来跟父母的想法总是相对立,无非就是希望找个好人家不要耽误大好青春这个大众话题,我也逃不过,好像苍天不曾饶过谁......
"主动跟父母多沟通,对待父母要跟对待陌生人一样,保持耐心跟尊重‘’,可是当你面对每日像唐僧一样,不断絮叨同个话题的爸妈,试问你还耐得下心来保持冷静吗?狮子座的我,分分钟炸毛,已把他们划分在对立面,那段时间能不说话就尽量保持距离。
“年轻人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成年人,用一种尊敬,而且是成年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和长辈说话,要不断将自己接受的新思维方式和理念传递给父母,跟着他们一起成长。”
直到在翻阅了吴军博士的《见识》其中一篇,我拾起耐心,打破“他们固有的思维是改变不了”的偏见,重新主动向爸妈沟通,拉着妈妈散步时,跟她说了内心的想法和对未来另一半的期许,结果,老妈安静的听完能够去接受并从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很少再提此事,虽然偶尔家里三姑大姨来时会一起凑上闲聊。
我们总是认为父母不理解我们,说了他们也不懂,有很深的代沟,但是却忘了他们本身圈子就固定在那里,貌似很少有其他人可以倾诉跟交谈了,更别说让他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接收不同的信息。
回想起来我的父母比起同个年龄阶段的父母,是愿意尝试新的东西和接受新鲜的事物,算得上与时俱进,在自己不断以开放性的思维去吸收新的内容,并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时,也要对他们有信心,相信他们在自己的影响下会变得更好。
③
我想读书的意义除了让我们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更能让自己的眼界不断提高,顺便解决自己生活中那些暂时无法想清楚的问题。
读书更是透过书中的内容把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带给身边的人,然后和他们一同欣赏。
希望我们都能在身处焦虑的年代,通过读书让自己偶尔抽离出来享受一下丢掉烦恼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