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克•沃伦在《目标驱动的人生》中说:我们活在世上的核心任务就是寻找目标。他坚定地指出,目标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活力和适应力。
持续的活力源于目标中信念所带来的激励感。多项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感实际上与其幸福感有着全面的联系。新兴的积极心理学表明,在一系列会带来幸福的性格特征列表中,目标感占据着显耀位置。
就幸福而言,重要的是从事一些个人认为具有吸引力,挑战性和有趣的事情,尤其是这件事,对自我之外的世界能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目标在顺境中赋予一个人快乐,在逆境中赋予它适应力。这在人的一生中都是试用的,然而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尤其会受目标的影响,并且有目标的年轻人不仅能回避自毁行为的风险,还能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能激发人了解世界的渴望。
目标是通过让人超越自我,并投入到一系列的活动中,来带给个人满足感的。有目标的人不再思考自身,相反,会专注于手头的工作或问题,当他们激发全部身心力量来寻求一个解决方案时,他们可能发现从未想到自身所具有的力量:未曾尝试的才华、新的技能、储备的未被开发的精力。当他们朝着目标前进时,会感到激情不断拥来。他们忘记了日常的担心和苦恼,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忘记了时间,简言之,忘记所有通常由物质世界构成的心理边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体验到心理学家称的“心流”的灵感的最高境界。研究结果非常明确,尽管在目标性任务上保持专注会让人好耗费精力,但它也会带来深深的满足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专注自我和自我放纵,根本不能作为获得幸福的成功策略。因为人们最终会感到空虚和愤慨,他们无法满足人类最真实也是最深切的渴望普遍存在的:对有意义生活的渴望。此外,专注自我会带来情绪的不稳定性,对目标的执着追求会带来一种情绪的稳定,一种融合积极和稳定的生活。事实上,每个写过心理满足感相关文章的人,都把这种积极上进情绪稳定的结合作为其关键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