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假期时间焦虑病态:希望假期时间能过的慢点、在慢点,希望能一分一秒的去充分享受,非常在意时间快慢且在做过很多事情(或什么都没做)后,心底不断嘀咕“一天怎么这么快?转眼就已经到5号了,不断回忆并分析5天以来做的所有事情”。
这个定义是我写的,在百度里面找不到,真的,我找过,不信,你可以去试试。
每当长假来临,我们就像干枯已久的海绵,恨不得把假期当中的每一刻都要充分的吸收,让自己充分的放松,充分的享受。但有些事情过头后,往往会得“病”。
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心理或心态,建议你关掉页面离开,因为你会不能感同身受而觉得言之无物、如同嚼蜡、无病呻吟。
当然,如果你有空,可以来看看这个世界还有这种奇葩的心态。但对于有轻微“病态”的人来说,你们可以来体会和对比下这种感受。
在长假期间,不管你是在外旅游还是在家安静独处时,特别是后者,他们会不自觉将一天的时间如同上班的朝九晚五一般划分:
早上8:00起床的话,只能玩耍到12:00左右就要(或者自己做饭)吃饭,这里只有4个小时。
同理推论,下午(13:00-18:00)只有5小时,晚上(19:00-23:00)入睡前还剩4小时。
看起来一天能有13个小时玩耍,但中间是要被隔断且每个片段也只有4、5个小时而已。
但每4个小时的片段能干嘛呢?一部大片都要2个小时,另外2个小时用来看半本书,一个上午就过去了,一天的一半就没了。可能回过头来想想自己都干了嘛,还不自知。
在概念里一旦形成把时间化成小格子的习惯,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意味着需要不断的对照表盘来确认还剩多少格子可用,并为它匹配上一件符合长度的事情或变更计划。
又或者要不断的留意时间流逝到什么阶段,一天还剩多长时间可以玩耍。
中饭和晚饭就像天然的计时器,会自动提醒你上午或整天即将要结束了。
有人会说在假期对时间都如此的理解,明显是恪守成规、步入暮年,甚至有强迫症的人。
其实都一样:无论你是在景区挥汗如雨,在人群当中杀出重围,抬头自拍留念,还是漫步在宁静的海边、穿梭在人烟稀少的古道,吃饭、睡觉都是你逃避不了的事情,当它来临时,会让你自觉的意识到一天又要结束了。
只是在你欣赏风景时,注意力被分散而已,等你意犹未尽时,抬手看表:擦,怎么又到12点了,要去找地方排队吃饭了。
即使你能拖到凌晨2-3点睡觉,缩短的只不过是早上玩耍时间。只是我们可以随意延长自己入睡的时间,会让人感觉晚上相比会长些。
一天只有24小时让我们瓜分,正如吃西瓜一般,甜瓤吃完就要开始啃贴着瓜皮的部分。
时间和西瓜最大区别是:西瓜你不想吃还可以丢,但时间依旧要你把不甜的部分啃掉才算一天过完。
这里会有一种更高级的“病态”:
每当长假来临之际,就像看透人世红尘一般,“无论放假多久,它总有结束的一天,到时候一样要去上学/工作,那它存在对于以后的我来说,并没有想象当中值得兴奋,无论做什么它迟早是要离去的”
一种典型为未来焦虑,而忽略现实存在的“病态”
有没觉得很奇怪,这世上居然还有这样的心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疾病,只是你说与不说,承认与不承认而已。
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心理暗示:对时间的流逝放轻松,不管你是否焦虑,它都是要过去。坦然的接受它的流逝,既然你改变不了,那就坦然的接受。越在意,它越快。
就像我们吃蛋糕,需要在意的是蛋糕的香甜与滑腻,而不是时刻警惕还剩多少。
就如同有些人,在假期为家人下厨做几道拿手好菜,那买菜、做饭、洗碗就会变成格外幸福的事情。这时候现在是处于做饭时间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在享受快乐。
享受当下,脚踏实地,才是真正的生活。
正如你只关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就会降低对路边那些绚烂花朵,清风徐徐的感受,等你有幸“成功”时。人生只是由一到两个清晰节点(成功)和一些连你都没有太多感受与记忆的丝线组成。而更残酷的是对绝大部分人来说,人生想获得一个“节点”太难,甚至一生都没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