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意渐浓,可这天还是热得像夏日一样,让人燥热难当。因着台风的影响,连降几天大雨,带来了丝丝凉意,也让我们的心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就怕下暴雨,毁了学生热切期盼的登高。不过老天爷还是很给力的,前一晚还是瓢泼大雨,第二天起来已是万里晴空,这“变脸”的速度让我惊讶不已。
说实话,我是有点想下雨的,时间太赶了,我们五年级的晨诵我什么都还没弄,只是在十一放假期间布置了背诵三首古诗的任务(古诗是和秋的节气有关,每班各三首,代表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至于登高晨诵什么的都先抛一边吧,假期过了再说。直到周三,我才开始得空去思考到底要以怎样的形式去呈现。其实还是有点拖延症犯了,不会就越不想去做,越不做就越不会。
和副班老师讨论了一中午,不断地肯定又不断地否定,偶尔也蹦出了一点点微弱的小灵感,赶紧记录下来,免得一转身就忘了。最终敲定把两个班的孩子分成三大组,分别对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再诵读这些节气所代表的诗歌。诗歌内容怎么呈现,又破费了一番功夫,吟唱已是来不及了,只能朗诵或吟诵,其中一首用拍手来加强节奏感,同事建议我要把六首古诗串起来,让听的人明白你在朗诵什么。又要动脑思考怎么去连接怎么去过渡,真是太难了。还好学生也配合,基本排练个四五次,领诵的六个人也只花了一晚的功夫就记住了他们要讲的话,所以这次的晨诵展示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孩子长大了,老师基本一点就通,无须再不断地去排练。只是需要我们老师做好前期的准备。
登高时,天很热,孩子们个个走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还好这山头不高,台阶也较少,但是对我这种常年不锻炼,又刚生完娃的老师来说,简直就是噩梦。走到最后不得不扶着栏杆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终于看到了一座亭子,立马奔去先坐下缓一缓。感觉这景似曾相识,原来这座山在两三年前已经爬过。
蓝天、白云、山丘、杂草,这就是舞台,没有华丽的灯光,但当学生排好队伍站在那山丘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画面就特别的自然,终于理解了古人为什么都喜欢在山上吟诗。处于山巅,“一览众山小”,心境也就特别的开阔。可惜我没有这样的体会,不过看着孩子们站在台上,落落大方地展示自己,由衷地替他们感到高兴,一年比一年自信。今年的一年级,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每人一顶小黄帽,再配上周围的景,白的、蓝的、黄的、绿的,真的很大自然。尤其是那一抹抹的柠檬黄,让人看着特别愉悦,特别有活力。稚嫩清脆的声音,认真专注的朗诵,很努力,打动了我,那一刻,我忍不住为他们鼓掌叫好。
在孩子的世界里,有的吃便是一切,其实流程都类似,最后分享美食,但是孩子们就特别兴奋,特别期待这一刻。这里围一团,那里坐一圈,一股脑地把零食全放在了垫子上,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吃!我不经意一瞄,天呐!每个组都带了好几包辣条,我不能理解,忍不住发问:“你们为什么都带了辣条,有这么好吃吗?”
“对啊!老师你要不要?”好几个学生拿着辣条问我。我连忙摇头,“我不吃,太辣了,你们吃吧。”看着他们吃得那么津津有味的样子,我忍不住拿起手机拍了一些照片和视频发到班级群里,让没来的家长也感受一下这样的气氛。孩子的世界有时候也挺简单的,有的吃有的玩便足矣。
可能看我们都吃得太开心了,老天爷有点不满,又下起了雨,太可惜了,我们匆匆忙忙的下山,加快了脚步。走到山下,乌云已飘到另一处去了,真是“调皮”。
每年的登高,对孩子们来说是很期待很期待的,而我,也不知不觉间爬完了四座山,虽然很累,但也收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