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主要内容来自于斯波朗迪所著的专业投机原理。
很少有人会注意自己的心理架构,你的信念以及你所持有这些信念的理由,它们将决定你的行为,你的信念体系曾在不知不觉中决定你如何生活。
道德,它是一种价值观,它将引导你的抉择与行为。就个人而言,它决定你应该如何生活。
18世纪以来,大多数的哲学家都很轻视财富,或许他们是因为厌恶工作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很贫穷。据说马克思的母亲曾经这样说过:如果卡尔能够停止讨论资本而实际去赚一点儿,那就好了。当然了,马克思有一位赞助者,那就是恩格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恩格斯的父亲是一位富有制造商,他在资金上支持了自己的儿子与马克思。卢梭和康德也是如此,卢梭是环保主义与福利国家的倡导者,康德则是主张利他主义。
还有少数的哲学家和知识分子主张创造财富是一种良好的行为,最重的人物就是亚当-斯密与约翰-洛克。
财富是善还是恶?谁对谁错?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以现实为起点来看一看,一般人的看法又是什么样的?
人类都痛恨贫穷,我们通过工作来避免贫穷,唯一的问题是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避免贫穷而追求富足?对一般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避免贫穷的方法有四种:1、福利。就是国家给予我们每个人的福利,2、以偷窃或其他不合法的方式来获取财富,3、继承。4、辛勤的工作,这也是一般的方法。
辛勤的工作并不能保证成功,但是它通常代表一种最低的安全感。所有的人都偏爱富足而讨厌贫穷,追求财富是一种普遍重要而且美妙的事情。大多数人每天工作八小时以上,赚取一定的收入,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追求财富是男人的普遍欲望,并借此吸引女人,以往,女人希望嫁给成功的男人,目前社会的形态已经发生改变,许多女人也有自己的事业,并在财务上协助家庭,但他们仍然偏爱有钱有势的男人,至少是经济不差的男人。
接下来冲突更加显现,自利或是利他从最初的哲学源头就有两种不同的认识,现实的情况呢?好多问题的答案,无关乎逻辑和误解,而是在于意识形态与心理的架构。
自利并不代表你必须牺牲他人的利益,它不代表你必须伤害他人,更不代表你可以为了自身利益而剥削他人。它真正的含义是你有权利为自己而生存,你没有义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因为任何理由而被奴役。
关于利他主义,艾恩-兰德在所著的:“”哲学,谁需要他”一书中有这样的评论:利他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人类没有权利为自己而生存,服务他人是生存的唯一目的,自我牺牲是最高的道德、德性与价值。它代表的是:当任何人需要你协助时,你有义务提供你的生命。问题在于你是否有义务提供你所拥有的每一块钱,直到你也成为一个流浪汉。生命的意义不应该因为他人的需要而受到奴役。如果你决定帮助某个人,这很好,可是这应该被称为慈善,而不是义务。
这里告诉我们赚钱是一种健康而正确的善行,而不是利他主义所提倡的赚钱负有罪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