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缺乏学理、不讲章法的教学是不行的——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型分类问题》有感
阅读是一种习惯、一种感受,也是一种追求。一书一悟,一思一得。今天是寒假“共读一本书”活动的第四天。抱着一种静心学习的态度,字斟句酌地走进了罗晓晖老师《语文课型与语文教学》的第四节,即:缺乏学理、不讲章法的教学是不行的——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型分类问题。也许因为曾经脑子受过重创,也许自己原本就不聪明,所以,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较迟钝,虽然行动缓慢,但有谁见我后退半步。因此,一页读过一遍又一遍,能入我脑子里的太少,对这本书的第四节,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型分类问题之中的一小丢丢,略微小议我的感悟。
从整体上来看,这一小节从六个方面论课型分类:一、纯粹的文本分析:读懂文本的方式。二、主体阅读课型“文本分析课和评价鉴赏课。三、目标单一与课型纯正。四、文本分析课的两个要点。五、其他几种课型的实施要点。六、课型分类教学:革故鼎新,勇敢面对。其中,对于第四个方面:文本分析课的两个要点,感悟良多。
还是先从分析课的两个要点入手吧,罗老师说,其一,辨别信息,能识别文本中的语义信息,这是基础。其二,让信息结构化,文本里的信息只有被结构化,我们才能获得对文本的整体的理解。
语文教学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放大了感性和感情的部分。教师上课,如若对文本内容理解“蜻蜓点水”,就可能脱离文本,也就缺乏了原创性,缺乏了对内容的感知、主题的解读,人文精神的涵养等,就会“舍本逐末”。
都说语文这个学科看起来门槛很低,实质上要求最高。的确,作文也是如此。要说写作文,每位学生都能写,但要想写出高水平的作文,又何谈容易?!这,又一次让我想起那次写作课。
人间最美四月天!为了锻炼学生写作,我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室外课,但仅在校园,无论是垂柳依依的一角、草长莺飞的操场,还是蓊郁的竹林、米白的木香和紫色的藤萝缠绕的兰亭(还是我给它起的名字),亦或是那片生机盎然的月季,还是四周茁壮的女贞木槿……景色如此宜人,我又带着孩子们围坐操场,做起了一个俗得掉渣的游戏“丢手绢”(以“书本”代替“手绢”),竟引来上体育的一个班艳羡的目光。我想,醉了的不仅仅是一双双明眸,还醉倒了正在做游戏学子的欢心。就这样,我“破天荒”地和学生“撒欢”四十分钟(一节课),于是第二节再回到教室,我顺势引导学生进入写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成真实、层层深入。这些无形中浸润了“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写作(学科)的核心素养。而且,我“趁热打铁”给学生分享了我的《时光碎片》。
“岁月的车轮不厌其烦地转了一圈又一圈,弹指一瞬,又是一个一念起就怦然心动的季节,一念万物起,一念万物生。不知何时风儿柔柔阳光融融垂柳长发及腰?不知杏花何时谢桃花几时开?更不知小草怎么钻出来了……岁,真是一支神奇的画笔,一挥而就,整个大地上都成了浅绿鹅黄。
一直信奉这句话:人生在世,要么运动,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于我而言,也只不过一直坚持,而已。只是打心眼里欠季节一个承诺,直到今天,我才慢腾腾奔向大自然,在闹哄哄的人群中,寻些微静悄悄的空间,而后懒洋洋地起笔,只为了给我和我的影子有个交代。
平时,习惯了喧嚷而似乎又安静的校园生活。可不,白天满眼都被这些充斥着:不仅仅是叽叽喳喳的鸟雀,而且还有一群群充满活力的阳光少年。操场边,教室里,走廊上……”
就这样,作文课已经变着法儿“烘托”到这个地步,剩下的,就交给学生。于是,一篇篇本着“我手写我心”的文章,果然与以往写作不同,有参与,有真情,有实感。篇篇作文字字含情,穿梭在字里行间,我仿佛还在听着欢声和笑语……这样的写作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了学生勇于尝试的实践能力,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努力强调了逻辑。
当然,语文学科的逻辑,比其他学科更为鲜明。只要在学科教学中动了情感,那么学生定会在学习过程中回报你情感饱满。
人,最容易被情感和感性的部分打动,而不是被理性打动。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理性思维能力的成长都极其重要。那就是对教育的价值与意义的追求,那就是人,是生命,是善良,甚至是面对生存时的应对之道。
认真共读一本好的专业书,能读到自己的收获,心有所感,也是幸事!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也让阅读成为一种呼吸,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让思考成为一种时尚,也让思考成为一种常态。作为一枚语文教师,我们只有把我们脚下的每一步都同我们追求的理想联系起来,只有不让遥远的地平线在我们眼睛里消失,我们的脚才会迈出有意义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