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我纠结着要不要参加剽悍读书营,因为害怕写东西,所以很犹豫。想要改变,走出舒适区,必须让自己不舒适才能有所进步,我带着期待,诚惶诚恐的加入了读书营。一晃,一年即将结束,我收获什么成长,又有哪些改变,乘月末年底做一次梳理。
1.我有哪些改变?
一年前的我:
睡前刷手机,逛淘宝,刷刷刷,一两个小时过去了,无聊且眼累,但舍不得睡,第二天早上舍不得起床;焦虑不已,想逃离当前囧境却无能为力;在意别人的看法;爱抱怨;一提起“写”恐惧不安,写出来的东西无主题无观点,杂乱无章;没经历过的事情会退缩,担心做不好而选择能不做便不做;一年读不了几本书,读完即忘……
现在的我:
晚上少碰手机,当天没有阅读总觉缺少点什么;早上6点起床,写晨间反思日记,冥想,拉筋;不再感性烦恼,遇事抱以拓宽能力边界的心态接纳,分析问题,想办法解决;不再抱怨,与情绪和谐相处,不说于人于己无益的话;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有益的话反思,无益的话屏蔽;一年读50本书,写了近20万字(包括晨间日记,简书,读书营打卡文章),虽然写的质量不高,但较以前进步很多;主动做事,不但做好更超预期完成。
2.这一切的改变,源于参与读书营各项活动。
清单主题营,每天焦头烂额应对打卡写文,活动结束后我下定决心:下次主题营一定在中午12点前完成打卡,解决因打卡影响日常的状态。
精读主题营,中午12点前完成打卡,预留时间与精力参与活动,第一次主持中队团展,迈出自我突破的第一步。这次体验让我明白:越参与越收获,在体验中了解自己多一点,曾经以为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只要勇敢尝试,原来我也可以。
共读主题营,我要提升文章写作水平,学习优秀文章,选择加入点评组。计划好时间早早完成打卡,文章推优与点评工作。从最初的凭感觉挑选优秀文章,到写出文章具体亮点,这个过程让我学习文章视角、结构、逻辑、观点、语言等在文中的具体呈现。从最初的不敢写点评语到最后勇敢尝试,让我明白:犯错、不会、不懂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多尝试,在做中学,在错中改,进步最快。
故事主题营,我只是安静地打卡学写故事。获得一次最佳和一次优秀,这对于写作恐惧的我来说是最大的鼓励,我的书写水平在进步。
终极主题营,参与点评组兼海报组工作,因有了前几次的历练,我更加淡定应对写文和点评,先前的焦虑慌张不再现。海报的制作从最初出产慢且出错率高,促使我不断尝试,找到更快捷更高效的方法,出产率高。打卡文章虽只得一次最佳,但无论从书写结构,语言习惯等方面已较之前有明显提升。
整理近百场嘉宾分享逐字稿,让我更加耐心与细心,在每次的坚持多一点中进步,改掉虎头蛇尾的做事风格。
3.这些改变又刷新了我的认知,影响我的日常
01换位思考,以终为始。假如我是领导,你希望下属把这件事情做成怎样才能达到你的预期,就以这样的结果为目标把这件事做好,并且超预期完成。用结果推导路径,分解任务,逐项攻破。
02不受困于问题表象,向内寻找问题根源。每件看似正常的事情,背后都有其原因。
03内心强大,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对别人的冷嘲热讽少些在意(不在意有点难,毕竟是人),遭遇挫折理性分析少些感性抱怨。
04了解人性多一些,给外界以善良待之,在善良遭遇黑暗时,反以理解对待,把它视为人性的正常反应,允许并接纳它的存在,内心自然释怀,进而选择保持距离。良性循环,不至于纠结做得对不对,好不好,别人怎么看。其实没有对错与好坏,对自我成长有益的事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想法,把自己往正向引导。
05疏导情绪,与情绪做朋友。情绪的存在是正常的,观照它,让它自然流动,不压制但不被它牵引。向内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出现?受了什么言语或行为或事件的刺激,这些刺激背后的导火因素是什么?追根溯源,一步步追问寻找答案,给予理解与宽慰,把它当作小孩善待,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如何对待它。
06善待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把它用在值得的人与事上,屏蔽对自己造成负面影响的人与事。
07在正确的事上努力比用正确的方式努力更重要,前者是效能体现,后者是效率体现,效能永远优先于效率,这也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核心。
08人生不易,多给人鼓励,如果做不到鼓励,至少保持沉默,别把自己的优越感建立在贬低别人之上。
09 每一个光环背后都经历无数黑暗磨练,别过度迷恋光环,多关注黑暗中看不见的坚强与极致践行,寻找适合自己通行的路。
10正视取得的小进步。虽说要在成绩上归零,但在走上坡路时难免会怀疑、会倦怠,想想这些进步后的收获,会更有力量前行。
克里希那穆提在《重新认识你自己》中说:你不能依赖任何人,事实上并没有向导,没有老师,也没有权威,只有靠你自己——你和他人,以及你和世界的关系——除此以外,一无所恃。
真正的智慧和理解需要践行获得,我们无法依赖于外界一切来产生改变,唯有在践行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多一些,在自我了解基础上的改变才有价值和意义,缺乏体验和践行的改变既盲目且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