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来,我创业过两次,结果都是惨烈收场。如果当初知道这个选择背后要付出这样大的代价,以及要每天面对那么难的课题,我真的不会选择这条路。至少不会在充满了傻劲和没有正确的观念准备下,就贸然的跳下去。
但是很有趣的,也由于这两段经验,让我有机会进入创业导师和投资管理的领域,因为自己有实际创业失败的经历,更能以过来人的角色来协助在创业路上的伙伴,分享创业可能遇到的盲点及能力需要加强的领域。
至今我从百位辅导过的创业者身上,更能强烈地感受到创业者背后要付出的代价真的值得敬佩,不管最后得到的是99%的失败率或是1%的成功率。
创业的历程
我的第一次创业是在2004年,加入了小舅子和他好友的线上数位学习(E-learning)创业公司。当初团队从台湾知名创投拿了一百万美金的投资,但时间不到一年半钱就烧光了。
2007年的我,又再次自我点燃创业的梦。除了热情及努力,这次以为采取了小本及自我主导的方式,就有机会来避掉第一次失败的因子。就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下,才发现自己公司提出的服务及收费方式,和市场的期望是脱钩的,完全不知道如何调整公司的策略及反应当时的现况,也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立即调整产品及行销的方案。 最后因为无法创造稳定的收入,只好再次认赔并停止了营业。
这两次的创业结果都算是彻底的失败的案例,因为都没有立即设下停损点,更导致自己陷入了负债。两次的情况都是在准备的资金钱烧完前,无法找到一个可延续的获利模式,导致开销追不上稳定的收入,还不认输的贴上更多外部资金,盼望有起死回生的可能。但最后还是鼓起勇气,认清现况,乖乖的去上班,把家庭顾好并且慢慢的把债务还清。
创业失败的因子
如果要用严苛的标准来检视自己的两个创业题目,以我现在是投资人的角度,都不会推荐别人来投资,尤其是第二次创业的公司。最大导致失败的因子就是切入的时间点,及分不清到底自己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当时创业的背后目的不清楚,导致只专注在自己喜爱、但却没有解决一个具有大规模市场的问题。十年前的我,误以为只要有热情、努力和毅力,却忽略了需要在心灵、观念和能力上做出更多准备。现在我有了辅导及投资经验,虽然在这些领域仍有很多需要学习及累积的,但却有了足够的手感,来判定当初对市场的了解是严重不足的。
如果要更深一层检视这两次的失败经验,到底自己的盲点在哪里?现在的我到底会给那个十年前误以为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的我,哪些建议呢?
不要只专注在自己想要做的服务及产品,而是要解决有「急迫感」的题目,并有人「愿意付钱」的问题。
创业的目的,是为了要「移除或降低问题背后的痛点」,而不是喜欢上创业的氛围,并期望借由自己的成功来证明自认为被埋没的能力。
「热情」很重要,但是创业的「切入的时间点」X 「点子背后的市场规模是否持续成长」x 「团队的急迫感及执行力」x 「产品或服务在最不完美时还有客户愿意付钱」等四个关键,才是投资及资源提供者关注的方向。
给创业者的建议
就是因为这五年冷静下来,仔细的回顾自己及其他机构的案例后,并搭配这三年从全球大量的研究、书藉与演讲中所获得的观点,自己才恍然大悟,创业不只是需要努力及热情,更重要的是拥抱更多不直觉创新的思维-很多不寻常及看起来是不可能会发生的案例,最后都会成为成功的关键因素。
其中一个最大的盲点是,前几年误以为是自己努力不够、或没给伙伴像Google公司一样的工作环境,导致团队的产出不是市场需要的。近三年,大家对创业,尤其是对比较偏向具有国际拓展或破坏式类型,同时专注在行动应用并具有新型态商业模式元素的公司 ,开始有更深一层的研究,尤其是对思维(mindset)及手法(method)的分析。
分享几个从几个知名的论述(theory)与常在创投或大师级的演讲里会听到的建议。希望这些笔记,能降低创业的失败率并且少走冤枉路:
正确的创业心态
到底哪时候适合来创业呢?如果自己判定因为失败而导致「最坏的状况」是自己可以承担的,就大胆的去尝试。
要认清自己的创业的类型:是以生意人的角色来创造「最大的获利」为目的,还是新创者的角色来解决自己感到急迫而且尚未解决的「社会或生活问题」为目的。(关键字:生意人 、新创者)
千万不只因为只有热情,就贸然跳下去。绝对要检视是否(1)自己对产业的了解; (2) 自己是否有一个超强的技能是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3) 是否自己拥有能加速寻找获利或商业模式的资源。(关键字:产业知识、技能、资源。)
拥抱不符合直觉的新创思维
创业的第一件事情并不是成立公司,也不是寻找办公室,更不是打电话给好朋友邀约一起来创业 。(关键字:公司设立、找伙伴)
创业的第一件更不是去IKEA寻找自己喜欢的家具或去买咖啡机,打造一个人人都爱的工作环境 。(关键字:办公室)
创业的第一件事情是确保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商业模式。在第一天公司还没有成立的时刻,就有一群不认识的早期客户愿意下订单,就算是推出的产品或服务还没有60分;同时也会有一群不认识但具有互补技能的潜在创业者,愿意一起加入这个刚开始的运动。(关键字:验证、精实创业)
生意人和新创者的差异:做生意的目的是赚钱,所以要推出有人愿意付钱的服务及商品。新创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所以要赚钱才能推出更好的服务及产品。 (关键字:生意人、新创者)
从 0 到 1 、从 1 到 100 的创业阶段所需要的人才及团队是不一样的。早期阶段需要的是具有探索寻找精神的先锋部队;一旦商业模式将快成立,需要的是能加速现金流及优化SOP的团队。(关键字:团队)
热情在创业阶段的重要的,但急迫感及技能却常被忽略。到底是热情创造了成功,还是因为有了成功,产生了热情?(关键字:热情)
投资者在30秒内,会关注的重要元素
是否切入趋势的时机已到了,或是结束了呢?是否真的有像一位中国的创业家所说的:「猪在浪头,都会飞」(编按:语出雷军「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的情况呢? (关键字:时机)
解决的问题背后的市场是否不限语言及文化,并持续的成长呢? (关键字:市场、市场规模)
团队是否有互补的技能,并具有同样的使命?是否真的有恒毅力(grit),快速的调整来移除问题背后的痛点呢?(关键字:团队、恒毅力、执行力)
是否在产品或服务还不够完美的状态,就形成了一股运动呢?是否有一群愿意爱你的客户,愿意拥抱你的不完美呢? (关键字:产品、movement)
现在的我,还在创业吗?
是的!我还在创业,这是我第三次的尝试。 但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创业题目会投入在一个看起来当下没有大钱赚的新创辅导及投资管理业务。很多人也质疑过为何身为失败创业者的我,能投入这行业呢?不是应该要先成为成功的创业者,才有「资格」或「能力」来协助更多的创业者吗?
五年前的我做了一个实验,在太太的劝导及建议下,希望我能从有经验及容易上手的技能出发。没想到一开始的实验就选择来分享自己的失败经验及开始举办创业活动。以最精实的方式,抛弃了办公室门面及养员工的方式起步。最关键的就是要验证解决了某些人的点,到底有没有人愿意付讲师费或活动费用。
创业到底带给我了什么?
创业的经历对我来说,是我人生学习上一个很棒的老师,两次创业失败所面对的挫折,让我慢慢领悟到做人的道理。没想到很多思维的改变,突破了事业上的瓶颈,并且让自己在家庭上能成为一个更用心的家长及儿子。但唯一的缺点就是,创业失败的学费超贵的,要付出的代价真的不是能用言语清楚的表达。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除了感谢这一路来支持我们的伙伴及家人,再来就是把更多的创业好习惯,分享给更多需要的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