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种子在一阵风吹过,离开妈妈,随风四散。它身轻,不能自己掌握飞行的方向,也不能自己选择落脚点,只能顺应自然、尊重生命,顽强的生存在任何角落。
不觉间,时间已快到了初秋,阵阵风里已有了凉意。今年不同于往年,暑假里没有儿子陪在身边,他已经大四毕业了,面临着就业。
初秋也是升学的日子,是孩子们背上行囊,离开妈妈去外地求学的日子。那条求学的路,寄托了多少家庭的期望,是多少家境贫穷的家庭,用尽全力也将孩子举过头顶。他们都想通过孩子的读书来改变自己乃至整个家庭的命运。分别的站台,父母和孩子的眼里,噙满泪光,那是离别的不舍,更是对未来无比憧憬的光芒。
只要踏上大学校门,就以为放心了?且不知,四年以后的就业才是最难的。我儿子也就是普通一本,身边知道的同学也是这样类型的。那些双一流大学出来的极少数孩子,面对就业应该很轻松。但是普通的学历还是更多。家庭背景的优势,不仅带来了雄厚的物质支持,对于现在大学生就业白热化的出路竞争中,抢占了先机。而家境平平者,却容易与机会失之交臂。毕业后的儿子,我总觉察到他的一种情绪,自身家庭弱势背景的落差感。
学生甲,女孩。师范学院毕业,想考公务员,父母都是靠劳力挣钱,但是对于他的抉择都举双手赞成。再漫长也短暂的考公日子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就是吃饭的时候,出来房间跟父母说几句话。她刻苦学习的身影,在每一个晨曦日暮中,用过的笔芯一大把,整理的笔记高过头顶。终于考出了笔试第一的成绩,一大家欢呼雀跃,就等着面试以后,进入体制内工作,拿上了一辈子的金饭碗。父亲长满老茧的双手伸都伸不直,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哭腔着说,“他所有的辛苦都没有白费,他家祖坟冒青烟了,家里出来公务员啦 ”。
她满怀信心,参加了面试,回去等待结果。最后被告知面试没有通过,单位不予录取。如果不想录取你,可以有一万个理由。想录取你,可以没有理由。既然有内幕,那就别公开招生了,别招惹我们这些没权势家庭的孩子,白白辛苦了一年,二年,甚至更久……多少孩子在考公的路上,都止步在了面试上。所以,看清一切后,才知道,不是所有家庭的孩子,都适宜考公。
学生乙,男孩。学的桥梁建设工程。在供他读大学的时候,就申请了助学贷款。毕业就必须就业,别的无从选择。与北京海外某公司签订合同,七月就跟着中国工程队出国了。去的国家很苦,公司刚刚才开发建设,环境恶劣,有危险系数,待遇丰厚。但是孩子争气,懂事,他知道只有自己吃苦,才能给家庭带来转机。让辛苦半生的妈妈以自己为傲。临走前妈妈用布袋包了家乡的土,让孩子带上,那是一份幸运,保佑孩子时时平安。
这只是几个就业案例,好多毕业即失业的孩子都在家待业。社会水深水浅,不是我们老百姓能改变的,也不想去针对和评判。《世界的苦难》中写到“勿惋惜,勿嘲笑,勿憎恶,唯求理解”。希望每一个就业的孩子,朝着各自的目标能采取最明智的选择。
写文章的此刻,我的儿子已经以通过面试笔试层层筛选,录取到央企某公司签订合同,培训一月有余。出发去公司的那天,骄傲的跟我说:“老妈,以后我养你。”我顿时泪目,没有足够的后背力量支持他,选择央企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分别的路上,我给他发了一条微信消息:祝贺庆同学转身走进一个崭新的阶段,愿以不骄不躁、不卑不亢、谦逊平和、勇敢从容的态度面对新生活的挑战!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社会、面对世界、面对未来,发挥出一个小我对于一个大世界的微乎其微、微不足道但举足轻重的细胞作用!以一个小小共产党员的觉悟面对生活的琐碎与世界的繁杂,尊重现实、善于思考、积极参与,知万物,亦知人道!
深知我给不了孩子很多,能给儿子的就是一个妈妈全身心的爱,时刻规范他的点滴行为,把个人道德和灵性成长放在首要位置。祝所有即将就业的孩子们,前程似锦,未来风景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