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万岁,万万岁。在万岁声中,刘邦走过了七年多的皇帝生涯,走过了六十二年的悠悠岁月,坦然地告别了尘世,安详地去了另一个世界。
这位汉朝的开国皇帝怎么说走就走呢?在临走之前,他对家事和国事有什么交代吗?宝宝们,画卷已经展开,请赶快过来围观吧。
长年的征战生活让刘邦积劳成疾,加上在与英布激战时中箭负伤,再加上在沛县和乡亲们欢聚时饮酒过度,再加上对亲如兄弟的卢绾深感失望,再加上……多重消极因素交织在一起,铁打的筋骨也不堪忍受,何况是血肉之躯?
一大群束手无策的太医围在刘邦的龙床前,神情惶恐。刘邦微微开启没有一丁点血色的嘴唇,示意他们退出寝宫。
我尘缘已尽,要回归九天了。刘邦对康复不抱一点指望,他用迷乱的目光看着头顶上方那飘逸的帏幔,往事像放电影一样,在上面清晰地浮现出来。
弱冠之年,他不务正业,沉迷于喝酒打架,溜达泡妞,一副少年不识愁滋味,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状态;
而立之年,他有了自己的思想,对于致力于反秦的信陵君有着狂热的崇拜,并且不远万里,千里追星;
不惑之年,他的生活走上了正轨,他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紧接着,开启了艰苦的创业生涯;
知天命之年,他创业成功,先后做了汉王、皇帝,他的光芒像太阳一样,普照天下;
花甲之年,他平定了一系列叛乱,稳固了汉朝的江山,而他自己却油尽灯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刘邦出生平民,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能文能武的老爹,他靠着自己的努力,走出烂泥潭,走上康庄大道,走上红地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金光灿灿的皇帝宝座。
他的一生是完美而充实的,既无忧无虑地玩耍过,又全心全意地奋斗过,亲情、爱情、友情他都拥有过,异己也几乎都铲除掉了。
对于自己的一生,他是满意的,是了无遗憾的,他唯一牵挂的是汉朝的江山社稷,唯一不放心的是他和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
在不久之后,太子刘盈就要继承皇位,掌管大汉的江山了。作为父皇,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是不是应该对未来的皇帝留封信件呢?想到这里,刘邦回光返照,有了一些精神。他勉力支撑着坐在书桌边,提笔给刘盈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手敕太子文》。
宝宝们,我们现在来欣赏一下这封信的白话内容,看看对于自己的继位者,刘邦有何交代。
我生逢乱世,在读书时恰好遇到了秦始皇施行焚书坑儒的政策,我当时还暗自高兴,以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直到我登基就位了,才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于是时常请人为我讲解书中的精要,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意图和思想感情。回想起以前的行为,在读书方面,我确实有诸多不对之处。
尧帝和舜帝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他人,不是因为他们不珍惜天下,而是因为他们的儿子没有担此大任的能力。人尚且珍惜自己的好牛好马,何况是巍巍天下?你是我的嫡长子,我早就将你立为太子。群臣都称赞你的朋友商山四皓,这四位贤人我都请不过来,但是,他们却能为了你而来。由此可见,你有担当大任的能力,我因此决定传位于你。
萧何、曹参、张良、陈平等诸位公侯是我的同辈人,岁数大你一倍,见到他们,你要行拜见之礼。你不仅自己要做到,还要把这些话告诉给你的弟弟们。
我已病入膏肓,我此时最牵挂的是如意母子,其他儿子都能自立,就这个儿子最小。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这封信里,刘邦把父爱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殷殷切切地交代了四件最重要的事情,一是要刘盈刻苦读书,二是对刘盈的能力加以肯定,三是要刘盈谦逊有礼,教导弟弟;四是要刘盈着重关照刘如意。
前面三件都是对国家的牵挂,教导刘盈做个好皇帝,后面一句是对刘如意的牵挂,拜托刘盈要不计前嫌。在八个皇子中,刘如意排行第三,刘邦说他是最小的一个,不是病糊涂了,而是在他的心目中,刘如意最小,最若人怜爱,是他最疼爱的一个儿子。
写信耗时耗力耗脑,刘邦把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认为该交代的都交代清楚了,再牵挂也没有用了,就颤颤巍巍地躺回床上,继续闭目修养。
一日夫妻百日恩,吕雉的悲伤在心中逆流成河。他们风雨兼程,一起走过了二十年,虽然他们之间早已没有了昔日的柔情蜜意,但他们之间的亲情早已牢不可破。刘邦是她最亲的人,她舍不得刘邦,哪怕刘邦不再康健,只要每天能看到他,在心理上也是一种安慰。
刘邦紧闭双眼,眉头紧皱,一看就知道他正忍受着病痛和伤痛的双重折磨。吕雉有一丝自责,如果不是她舍不得把刘盈送上战场,刘邦就不会带病出征;如果刘邦不带病出征,就不会受冷风吹,就不会被英布的士兵射中一箭,就不会在沛县开怀畅饮。
自责是自责,吕雉并不后悔。如果上战场的是刘盈,刘盈一旦出现了什么过失,戚夫人就会借机让刘如意上位。这样一来,刘盈就完了,她也完了,吕家更完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是正确的选择。
自责无济于事,当前眼下,最重要的是要治愈好刘邦。虽然指望不上宫中的太医,但民间还有一些经验丰富的高手,吕雉派人多方探查,请来了一位口碑爆棚的良医。
刘邦认为自己阳寿已尽,一心只等待死神的降临,根本就不想再看病了。吕雉好说歹说,刘邦才同意让良医看一看,但根本就没有抱任何希望。谁知,经过一番望闻问切,良医胸有成竹地说:“陛下的病是可以治好的。”
刘邦不喜反怒,谩骂道:“我乃布衣,提三尺剑取得了天下,这难道不是天命吗?性命天注定,即使扁鹊在世,也无济于事。”
他谢绝治疗,赏赐给良医五十斤金,将其打发出宫,态度无比坚决。
吕雉终于看清楚了,刘邦已经做好了驾崩的准备,他不会再就医,不会再吃药,他已经完成了一生的使命,他了无遗憾,他要舍弃这个世界了。
刘邦走了之后,汉朝还将继续,生活还将继续,吕雉不得不强忍悲痛,为将来做打算。在安全上,对汉朝有威胁人几乎都奔赴了黄泉,如今的汉朝可以说是固若金汤;在政治上,经验丰富的萧何可以担当起辅佐刘盈的重任。但是,萧何也有一大把年龄了,他追随刘邦去了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吕雉凑在刘邦的耳边,请教道:“陛下百年之后,萧相国如果也与世长辞,谁能替代他呢?”
刘邦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曹参可以。”
吕雉接着问:“曹参去了之后呢?”
刘邦清醒的头脑与虚弱的身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以他对大臣们的了解,回答道:“王陵可以,但王陵有些鲁莽,可以让陈平来协助他。陈平这人机智有余,但是难以独挑重任。周勃虽然沉稳,但在文化方面有些欠缺,然而,能够安定刘氏一族的人必定是周勃,可以任命他为太尉。”
吕雉还在穷追不舍:“然后呢?”
刘邦不耐烦地说:“以后的事情,不是你能知道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豨,一代新人换旧人,吕雉能够千岁千岁千千岁,一直看护着汉朝,按照刘邦的旨意安排执政大臣吗?刘邦能够测算出汉朝后代的人才吗?吕雉这才回过神来,知趣地停止了问询。
刘邦静静地躺着,吕雉静静地看着。公元前195年四月,汉高祖闭上了双眼,走完了还算圆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