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小时候被问过:“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怀揣的梦想曾几何时被磨平了。当再次读到人生蓝图的章节,又再次引发对梦想的思考!
梦想可能成为鸡汤,也可能对对人生起到真正的作用。作者提到的梦想有限论,就是说梦想的作用是有限的,但问题的关键很多人压根就没有梦想。
昨天与好友见面,聊到一位亲戚家的孩子,25岁男青年,跨出大学已经两年时间,工作、生活两茫茫。谈到企图心才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如此巨大。一边是异类,利用“下班加油站”不断的刷新自己的认知,提升自己的势能,异类中的付出是累,但是不苦,愉悦的疲惫感让生活中的自己更有韧性,也就是比其他人更能坚持,累而不苦。一边是普通的大众,感觉什么事情都没做,虽然没被累着,但是苦啊,殊不知怕苦、怕努力、怕自我挑战、怕不确定,所谓的“梦想”就是舒适区里的未来,梦想呢?用“佛系”开始阿Q自己的人生,用自己没能做到或者感觉有可能做不到的时候,表现出不感兴趣或者畏惧。
如果生活中有一把明灯,可以帮我们指引方向,梦想还是应该重新定义,将成为指南针、发动机和安慰剂,以便我们制定更好适合自己的人生蓝图,构成我们的人生1.0版本的基本盘。
萌姐用了人生七问对自己的现状进行评估,盘点了优势和劣势,用了人生11问指向目标和实现的路径。让1.0版本的人生蓝图升级到私人定制的高端版本,但作为新手的我们,很难直接驾驭,萌姐又用了三个问题来进行自检:我是谁?解决了什么问题?提供了什么方法?这又回到了人性的核心价值——利他!不管我们设计的路径和实现的目标如何,都是必须通过向社会变现获得,满足他人的需求,就是一个铁的规律。这是一个客观的社会经济行为:我们所提供的兑付性产品能不能真正满足对方的需求,对方是否愿意为此支付成本,让我们的努力得到变现!商业世界里我们要给顾客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品或者服务,而不是满足自己挣钱的欲望,财富只是努力的附属品。所以不是生意难做,钱不好挣了,是我们是否具备了能力分掉看得见的钱,去挣到看不见的钱。
中年之年,不忘初心,仍有斗志!用商业思维盘点自己,做自己人生的CEO!重新迭代自己的人生蓝图,用三个问题持续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