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第一周完成了五次打卡,读了《论人的成长》两章的内容。在船长的带领下,进行了五次内心独白。每一次书写都是一次自我探索的过程,都让自己更深入地去触及自己的内在,探寻那些平日里忽略的感受。
平时做事的时候,我是一个很理性的人,我觉得做事中要带有情绪和感受就没办法好好做事。因此,在工作时我要求别人自己处理情绪,不要带情绪做事。同时要求自己也是这样做。而在咨询室里,我努力去理解和感受来访者的情绪,去共情来访者。但是我对他人的理解都来自于理论分析的结果。甚至对于自己的感受也是如此。很多时候都是用头脑去感受,可想而知,会有很多不真实,有时因为无法理解他而产生无力感。
而真相是,我无法感受到来访者的感受是因为我无法细微的分辨自己的感受,不能体验自己的情绪变化。好多时候我流泪了,我不知道这泪水为何而流。有一些时候,别人问我累不累,我竟然没有累的感觉。有一次自己冻得发抖,居然没有感觉到自己冷了。我的大部分注意力都给了头脑,而忽略了自己的感觉。直到学习心理学,我才明白我自己在咨询中的短板。
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找回感受的方法。不断的学习各种技术,但我对感受的进步很小。
以前我一直以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真诚透明、理解共情、无条件的接纳和积极关注并只是哲学理念而已,未曾把他当做一种实用的技术去理解。而读了罗杰斯分享的案例,看到他对个案的概念化,我知道了人本主义的技术为何能有那么大的效果。有一次我参加注册系统的心理学大会,大会有一个华山论剑的各流派联合督导,当时感觉无论是认知行为疗法、还是精神分析疗法或者是家庭治疗都能找到一些套路,只有人本主义却摸不到头脑,最后来访者反馈人本的效果最好,一直不能理解。
直到遇到船长,遇到人本主义心理学,遇到罗杰斯的《论人的成长》我才认识到人本主义的疗法其实情感的方面去寻找来访者内心的力量,它是更高的层面,其实一直在冰山以下工作,大道至简,正因为简单所以深奥,看起来什么也没做,但来访者就会改变,因为他自己要变。
正如我这些天一直坚持打卡,没有任务的压力,也没人强迫,即使昨天眩晕很厉害,仍然在今天早上补了卡,因为这种自由的感觉太好了,群里营造的这种真诚、共情、接纳、温暖让人感觉特别安全与放松,感觉可以把自己最不堪、最狼狈的一面都暴露出来,而不用担心,反而会被真诚和关怀所包围。
体验是最高的权威。只有自己亲自体验了,才能了解它的价值。
|1����